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早就听说咱们四(1)班的同学非常会动脑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加法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屏示:75+47+19+25+81+53=)学生口答。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师:我知道了,他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其实是因为他掌握了加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则说:“没关系,只要我们掌握了加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就能很快算出得数了。)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些规律,使计算又快又对?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加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板书:加法运算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师: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常玩的游戏是跳绳和踢毽子。你们看,操场上大家玩得多开心。(屏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2、师: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屏示: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应怎样列式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口答。(生:28+17=45(人)17+28=45(人))师:这两道算式求的都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用跳绳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也可以用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板书:28+1717+28)结果都是多少?你能用一个符号把两道算式连接起来吗?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板书:=)3、师:像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写在作业纸上——仿一仿。写好后同桌互相算一算,等式是否成立。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三组。(指着板书)提问: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就行。)师:这样的等式能写几个?(板书省略号)4、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师:也就是说……屏示填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不变。)5、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图形或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写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写完投影展示。6、谈话: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我们发现的规律,非常好。习惯上,我们用小写字母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竖着指板书说)用小写字母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用黄粉笔板书: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齐读一遍)7、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时候验算的方法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一样。)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师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2、屏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师: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把哪几部分的人数合起来?(板书:28+17+23)这样列式的话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师:这道题本来就是先算28+17,我们可以加上小括号强调一下先把前两个数结合起来相加。(板书添上小括号)还可以先求什么?(女生人数)如果加数的位置不变,(板书:28+17+23)在算式中怎样表示?(板书添上小括号)师:对,这样在计算时,我们就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了。(学生口算两题的得数。)师: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8+17)+23=28+(17+23)师:这个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主要说出:括号的位置变了,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