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看党报李翔[摘要]地方党报在农村发行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全民阅读”的新时代,如何找到纸媒融合出版的新形式、新平台、新方法,让党报在农村信息消费供给不足中化危为机,弥补短板,成为服务“三农”信息惠农的主力军。三峡日报抓住“村村通”的契机,将党报在网络电视平台上呈现“全真数字报”、“语音读报”、“视频播报”、“个性定制”的多元融合出版,让宜昌282.5万农村人口足不出户,“打开电视读党报”,实现“大事小情全知道”,此项目是“报纸+互联网+tv”融合出版传播模式,能够“依村依县”定制,为党报破解农村发行难题,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农村工作探索了一条新路。[关键词]融合出版模式一、背景起源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8.18”讲话)时表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传播体系。”宜昌处于峡江、丘陵之间。长期以来,《三峡日报》在农村地区主要是通过邮政系统代为发行,因为交通不便和代发利益因素干扰,党报在农村的发行明显滞后,“日报成了周报、新闻成了旧闻”。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全民阅读”的新时期,如何落实党报主流媒体责任,巩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鸿沟。如何融合创新,找到新形式、新平台、新方法,重建党报与用户连接,让党报在农村信息消费供给不足中化危为机,弥补短板,提升党报服务“三农”信息惠农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新年伊始,三峡日报党委在集团年会上提出了“以提升媒体‘四力为抓手,实施‘用户连接工程”的工作目标。“连接工程”的要点就是“加强党报全覆盖、重建用户连接”,而推进和实施“用户连接”工程,就更加迫切的需要破解党报第1页共4页在农村发行的历史难题。二、创新举措1.挑选优质合作平台,实现党报出版既原汁原味又融合创新。20XX年以来我国“三网融合”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电利用电信基础网共建的iptv电视成为一种普便现象。20XX年底,宜昌1411个村实现光纤全覆盖,宜昌成为XX省第一个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的城市。随着广电“户户通”工程的推进,宜昌三网融合具备了较好的实施基础,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技术准备,20XX年3月,三峡日报联合电信运营商,达成了利用湖北智慧电视农村网络“四务通”平台传播三峡日报的战略协议。“党报入农家”项目就是通过iptv平台,以电视机为主要终端,将三峡日报及旗下的融媒体内容资源,以全真数字报、语音读报、视频播报、个性定制的方式推送给宜昌1411个村所有农户,实现党报农村全覆盖的创新传播项目。2.采用报纸+互联网+tv“三网四方”融合传播模式,破解党报农村发行的时空限制,传播快捷、到达率高。宜昌农业人口基数大,农村路远交通不便,实施“党报入农家”项目后,农村将与XX县区信息同步,历史性的破解党报农村发行诸多问题,党报与电视绑定,电视终端普及率高,操作方便,随时可看可查,到达率高。3.支撑后台数据库化,可植入农业专家库,内容可模糊查询,可随机点播。依各地特点,可将农业、便民内容库和专家库并入,内容可模糊查询,可随机点播。4.能联动手机端、电脑端,能实现语音图文等多元互动。在电视端可“扫码”,可直接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开,能实现语音图文等多元互动,适合农村不同人群需求,便于调整和提高传播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5.易于因县因村定制,实现分众传播,精准传播。技术上可按ip群和lbs功能,可依县、乡、村的不同需求,可实现刊播内容个性化定制,实现区别传播,分众传播,精准传播。三、项目的社会价值1.我国农村因为路远地偏、交通不便,一直处于信息社会的“洼地”,随着人口流动造成的结构变化,农村也成为社会第2页共4页综合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需要导向正确的舆论引导,需要及时将党的惠民强农政策传播下去。2.党报具有信息量大,观点鲜明、认识深刻,易于反复阅读等优点,我国农村地区许多人有阅报和平面阅读的习惯,传统党报在推进媒体融合的今天,以图文版式、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