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将教本变为学本,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者变成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和借鉴同仁们的教育经验,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中考历史学科的成绩,历史教师应根据中考改革动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选用好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接受你,你所教学科学生便会喜欢,教学效果必定良好。”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教师要运用好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举应、一蹙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体态语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上课的表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学生定会感觉你和蔼可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愿意与教师沟通。其次,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诙谐幽默,抑扬顿挫,学生定会喜欢。再次,是教师课堂上组织教学的方法恰当。如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开展学生讲故事比赛、演小品和表演历史剧、编写顺口溜、三字经、歌诀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既可以牢固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用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有许多成语典语故事:在中国近代史部分,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其内容太多,学生不易识记,于是,我便运用抓住关键字的形式帮助学生巧记:1、《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2、《马关条约》的内容可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分”指分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3、《辛丑条约》的内容可记作“兵民禁赌”。“兵”指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民”指把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禁”指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赌”指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猜谜语智力比拼教学。如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和公车上书的发动者康有为两位历史人物可设置成“正义的回答”和“身体好才能工作好”的谜面让学生竞猜,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如识记中国朝代更替可编写成歌曲进行组织教学:《中国朝代更歌》盘古开天地,中华立根基呀,三皇五帝夏商周呀,春秋战国百家聚,秦王扫六合,大汉雄风起呀,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呀,隋唐又统一;唐威通天下,宋韵建海隅呀,辽金元明清兴衰交替呀,辛亥风云急,血肉筑长城,古国迎晨曦,东方醒狮昂首腾飞呀,自强永不息。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汉书》评价王莽‘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自书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我就让学生想:“你认为《汉书》对王莽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王莽?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学生带着我布置的问题,阅读教材课文。通过阅读自学,基本了解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一般的自学方法,同时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二、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同桌学生或相邻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我注重学生中普遍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那些基础薄弱,历史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我采取重点辅导,并教他们学习方法。如列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有关香港问题的条文;丘吉尔在二战中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