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观看邵锋星老师执教的《水和水蒸气》一课录像的三点感受:一、教学设计精巧,教材处理独特。《水和水蒸气》一课,导入环节设计巧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邵老师从家乡的风景点谈起,引导学生从观察黑板上的字不见了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讨论,并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建立起正确的蒸发概念。然后师生之间展开对话,概括出水蒸气的主要特点,并指导学生进行水蒸气遇到冷热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结成了小水珠,更好地归纳了凝结的概念。接下来探究的重点落在了水加热后产生的白汽,邵老师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看得见的白汽和看不见的水蒸气的不同,将课堂的探究推向高潮。关于哪些因素能影响水的蒸发的快慢的问题,邵老师则把它作为课外探究作业,让学生将探究性思维持续到课后。整堂课精巧的设计留给我们有出奇不意的感觉,教材处理上有自己独具匠心之处。二、注重培养学生实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邵老师准备了大量的事实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半缸水在持续二十多天里的变化都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充分强调了用事实说话,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与证据的重要性特点。每个科学概念的得出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借助图片、事实性依据,让学生在对话、探究的情景中形成和深化。三、语言的风趣与简练,体现出丰厚的教学功底。邵老师在课堂上语言风趣而简练,使得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灵动,师生合作与互动实现了理想效果。课堂中他的从容与镇定,使得他的课显得那么厚重与大气,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丰厚而扎实的教学功底。当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联系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以邵老师为榜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上出有价值、有质量的课来。同时,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独具匠心,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杭州的邵锋星老师执教三年级的《水和水蒸气》一课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小学男科学老师,他的课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他的他,下面听课的教师都和上课的孩子们一起思索着问题,他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合作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这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12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与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从事实性知识中归纳科学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加以引导。可以用玩游戏、变魔术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学生喜爱的实验之外,还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投影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浙江省的邵锋星老师执教的《水和水蒸气》一课,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及图片,;学生进行的水蒸气遇到冷热下班的对比实验及生活中大量的事实,让学生亲眼看到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结成了小水珠,更好地归纳凝结的概念。三、实验器材设计独到、匠心独具!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执教的老师都在实验器材上下了功夫,让我们自愧不如。学生在黑板,大呼过癔!这往往会掩盖老师紧张与一些小小的找误,使优质课不再是美女们的专利。这种12节优质课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选题大多是一些冷门课,是一些平时不想上、不好上、不容易出彩、几乎没有实验的课。如《地球上的水》一课,没有实验、不好设计、上不出我们想象的精彩,而林老师通过品尝海水活动,让学生知道“海水不能直接饮用”,通过数格子测量陆地、海洋的面积,让学生知道“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两个我们看不上眼的活动,却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与年龄特点,给我们更大的启示是:一些没有实验的探究活动,更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上出味道来!如北京的刘春梅老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