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设计者韩媛媛单位(学校)安阳县许家沟乡一中授课班级九(2)班章节名称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物质的分类,要掌握分类的原则和依据。能区分元素种类,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与分子的异同点及分子的可分性,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了解离子的含义,知道原子、离子的结构。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物质的分类,要掌握分类的原则和依据,能从宏观、微观上判别物质类别。2、能区分元素种类,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异同点。过程和方法:通过表格比较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区别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异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知识点嵌入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启发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学生特征在进行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已掌握物质分类依据及各物质种类的组成与构成,知道原子、离子结构。学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教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习目标描述1.11.21.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物质的分类,要掌握分类的原则和依据,能从宏观、微观上判别物质类别。2、能区分元素种类,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异同点。通过表格比较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区别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异同。将知识点嵌入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启发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物质的元素组成描述与微粒的构成及判别表格对比教学难点微观概念微粒与宏观概念元素之间的联系由元素的概念、种类、性质得出微观概念微粒与宏观概念元素之间的联系学媒体(资源)的选择1.11.21.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课件展示表格课件展示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比较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分子与原子、离子将知识点嵌入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启发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JGHGEF物质从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在微观上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分子与原子、离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中招试题中更注重能力与教育双重功能15分钟15分钟10分钟自制、自制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教学过程结构:环节一:展示复习目标及重难点环节二:中招分析环节三:知识串接开始课件2、3将纯净物按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化合物学生通过填表比较单质、化合物通过填表学生对单质、化合物全面了解认清复习目标及重难点,综合分析中招考试形式及考查的知识点将物质按物质的种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课件4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对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微观性质三方面进行对比将单质分为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将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环节四:知识梳理环节五:专题训练环节六:本节小结环节七:作业媒体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第2页课件10、11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综合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学生巩固知识完成练习题,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并会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复习原子、离子结构中考备战第61页---第62页教师指导解题要点及技巧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1.11.21.3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