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第一课时库庄二中库永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设计意图】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其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文--听读全文--导读全文,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意味,欣赏、领悟全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再次,及时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图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三、作者简介(幻灯片)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四、预习检测(幻灯片)抚摸窠巢应和薄烟撑伞蓑衣斗笠酝酿抖擞黄晕五、诵读入情1、多媒体视频朗读[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个人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3、个人表演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4、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5、全班齐读。六、整体感知,课件显示,形象直观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小结:本文围绕春写了三部分的内容,盼春、绘春、赞春。这三部分与作者感情地发展是一致的。春天还未到来时作者急切地盼望,等春天来临后,作者尽情地享受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大好春光。最后,热情地赞颂,画龙点睛,收束全文。e.再读课文,体会感情七、随堂检测一.“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的含义是:()A.春天伊始,万紫千红,充满活力。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1、[]中应填入的词语是——。2、杜甫《春夜喜雨》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