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组集体经济思考“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目标,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而全面、正确、及时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农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如果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没有经济基础,就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州党委书记栗智在**调研时就指出:“没有集体经济的积累,没有集体经济的强大,我们的工作就落实不到基层,落实不到田间地头”。因此,村、组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凝聚力、战斗力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我们必须在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这一新的目标上下功夫。笔者曾于**年上半年,对**县老**镇下属的5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了村、组固定资产情况,村、组集体资金积累情况,村、组流动资产情况,村、组债权债务情况,村、组集体经营耕地、果园、农机具、畜牧业情况,村、组集体年纯收入情况等。本文就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查找集体经济较差的原因,提出加快发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的一些对策建议。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必要性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上,再一次明确指出发展农村经济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这充分说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我们党在农村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使得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作用的基层政权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削弱。第1页共8页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能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巩固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加快农村实现小康,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当前国家财力有限,农牧民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才能有效地对农村修路、农田改造、村镇建设、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村自身加快发展的造血能力,不断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二、村组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对老**镇村组集体经济情况的调查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是较薄弱的。这个镇在1983年实行包产到户时,就把集体的牲畜、农具等作价分给了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在这期间,各行政村虽然办过企业或经济合作社从事工、商业活动,但因种种原因,现均已停产倒闭。5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目前都没有企业,集体的收入主要就是靠机动地发包收入,再无其它的收入来源。从被调查的5个行政村、51个组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年底,各村委会的集体总资产为226.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2.39万元,流动资产113.78万元,而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仅有4.92万元,其余为债权109.26万元。另外,债务达126.44万元。具体地看,5个行政村有30%的村资产总额不足50万元,60%的村集体流动资产不足20万元,80%的村集体积累资金不足10万元,60%的村债务大于债权,60%的村集体年总收入不足5万元。51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总计1532.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达1283.92万元,但这其中农民集资打井的资金就占1247.11万元,真正属于51个村民小组的固定资产仅有30余万元,而流动资金中的货币资金仅45.07万元,70%的村民小组帐面无一分现金,作为集体积累资金的公益金,公积金帐面上虽有86.35万元,实际并无现金可支配。各村民小组的收入仅仅靠第2页共8页的是机动地的转发包收入。具体到每个组来看,集体流动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