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哥笔记学业水平-化学科总结1.元素组成物质(看得见);(微观)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例:在奶粉和猪肝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元素;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2.常见原子团:SO42-,NO3-,CO32-,OH-,NH4+SO32-3.(1)纯净物: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干冰(CO2)(2)常见混合物:氨水,水玻璃,盐酸(均是溶液),生铁,碱石灰,空气等(3)氧化物:CO2,Na2O等;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酸的阴离子),如:Na2CO3,,NH4Cl【常见强酸】H2SO4、HCl、HBr、HNO3【常见弱酸】H2SO3、CH3COOH、HClO、H2SiO3等【常见强碱】NaOH、KOH、Ca(OH)2、Ba(OH)2【常见弱碱】NH3.H2O、Al(OH)3、Fe(OH)3等4.常考【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蒸馏;二.物质的量(记单位符号,做题时就看单位)等1.物质的量(n):单位:mol(摩尔)。表示1molH2,1molNaCl,1mol水(错误写法)2.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mol-1近似值6.02×1023mol-1。关系式:n(mol)=3.摩尔质量(M),单位:g/mol。【怎么算】知道化学式就能算出。关系式:M=m/n4.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怎么用】常用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101.325kPa),Vm约为22.4L/mol,就是如此简单,哈哈。5.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mol/L关系式:6.质量(m):g;体积(V):mL/L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玻璃棒);④移液(玻璃棒引流);⑤洗涤;⑥定容(用到胶头滴管)(2)主要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化学实验基础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课本)1.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1)仪器:分液漏斗(查漏);(2)实例:CCl4萃取饱和碘水中的I22.分液(纯粹分离互不相溶液体)(1)仪器:分液漏斗;(2)实例:油和水,水和CCl43.蒸馏(1)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2)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3)实例:乙醇和水常见物质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1.NaHCO3溶液(Na2CO3)①方法:加入CO2;②方程式:CO32-+CO2+H2O=HCO32-2.FeCl3溶液(FeCl2)①方法:+Cl2;②方程式:Fe2++Cl2=Fe3+3.FeCl2溶液(FeCl3)①方法:+Fe;②方程式:2Fe3++Fe=3Fe2+常见气体的检验1.Cl2(黄绿色)方法: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2.SO2方法: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欢迎阅读1.Ba2+方法:先加稀硝酸,再+Na2SO4,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2.Ag+方法:先加稀硝酸,再+NaCl,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3.NH4+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4.Fe3+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或与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分散系及其分类1.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这是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①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②常见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雾、墨水、豆浆、血等离子反应1.电离方程式书写H2SO4=2H++SO42-;HCl=H++Cl-;KCl==K++Cl-;Na2SO4==2Na++SO42-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请记住】酸、碱、盐,H2O,NH3.H2O等属于电解质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CO2,NH3等。特别提醒:①SO2、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所以导电不能作为判断电解质的依据。4.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如CaO)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5.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属于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常见的错误:(1)弱酸、弱碱、气体、.氧化物、单质在不能拆。如:NaOH溶液中通入CH3COOH:CH3COOH+OH-=CH3COO-+H2O,而不是OH-+H+=H2O(2)Fe与HCl,H2SO4反应:Fe+H+=2Fe3++3H2正确:Fe+H+=2Fe2++3H2(3)没配平:如:FeCl2溶液中通Cl2:Fe2++Cl2=Fe3++2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