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圆的认识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轵城镇中王小学代丽教材学情目标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说教材内容“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60页的教学内容,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说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它既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锥的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画出规定大小的圆。教学准备:学生:直尺、圆规、圆形物体一个、学习记录纸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若干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设计(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三)、利用特征,解决问题(四)、总结,升华圆的认识。(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展开联想的翅膀,说出生活中的圆,丰富学生的感知。然后课件出示教师整理的圆,让学生欣赏。意图: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强烈地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初步感知圆比较圆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不同。观察下图,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上半直径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由线段(直的)收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从而形成正确表象: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活动一:师生共同探究(1)找圆心(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说发现。)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