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未被立为皇后之谜杨贵妃深受唐玄宗宠爱,但为什么都没被立为皇后呢?原因是什么?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宠爱杨贵妃的情形:记述杨贵妃生前,有“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记述杨贵妃被赐死后,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是十分深挚的。《明皇杂录》、新旧《唐书》等多种史书的记载,可以证明白居易的描写基本属实,并非文学夸张,例如《旧唐书・杨贵妃传》有这样一节文字专门描写杨贵妃所受到的宠爱:“开元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造,又数百人。”《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有关于杜牧《过华清池绝句》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史实:“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皇杂录》记载,杨贵妃死后,回到长安的唐明皇,一天深夜登上勤政楼,感慨系之,让高力士寻访旧人。高力士第二天就为他找来了名叫红桃的昔日杨贵妃的侍女。于是,让她唱杨贵妃生前所作的《凉州词》,玄宗亲自吹起玉笛伴奏,演唱结束,玄宗和红桃、高力士都掩面而泣。一次重游华清池,玄宗又让人把新丰市上的女伶谢阿蛮找来,让她跳《凌波曲》。阿蛮跳完舞,拿出金粟装臂环,说:“这是贵妃赠送给我的。”唐明皇睹物思人,拿着臂饰就凄怨出涕、泪流满面了。《新唐书・杨贵妃传》又记载,唐玄宗从成都避难之后返回长安,路过马嵬坡时,曾经想让太监祭祀一下杨贵妃,予以改葬。但是遭到了礼部侍郎李揆的反对,只得作罢。不得已,悄悄吩咐太监,备了棺椁迁葬杨贵妃。挖开坟墓的时候,杨贵妃生前使用的香囊还在,太监献给玄宗。玄宗看着香囊,眼泪不禁流下。他命令画工在宫殿里画了杨贵妃的像,每天早晚都去那里看一看。每次去,“必为鲠欷”。这些都引出来一个问题:唐玄宗既然这么爱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将她册立为皇后呢?杨贵妃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被唐玄宗纳为妃子并且很快便专房宠幸,天宝初年即进册为贵妃。到天宝十五年,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于路边一座祠庙,享年三十八岁。推算起来,杨玉环做唐玄宗妃子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做贵妃的时间也有十五年左右。可以肯定,唐玄宗假如想要册立杨贵妃为皇后,运作时间是非常充裕的。更为重要的是,唐玄宗将元配王氏皇后废为庶人之后,皇后之位一直空着。唐玄宗曾想要册立武贵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御史大夫潘好礼的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曾经搞得李唐王朝鸡犬不宁的武三思和武延秀都是武贵妃的远房叔伯,唐玄宗跟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当时太子又不是武贵妃所生,而武贵妃本人也是生有儿子的。武贵妃一旦被册立为皇后,争夺太子的事情就在所难免。结果,武贵妃就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只是在她四十余岁死去之后,才获赠了一个皇后的名号。实际上,杨玉环成为杨贵妃的时候,武贵妃早就已经死了。史籍文献中,似乎没有玄宗想要册立杨贵妃为皇后的任何记载。李隆基之所以没有册立杨玉环为皇后,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李隆基对杨贵妃曾经是自己儿子寿王妃的这一身份有所顾虑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蜜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五年之后,唐玄宗第一次见到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然而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作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命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令其搬出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