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以服务“三农”为基本任务,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的人才支持力度,在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上有新突破,在整合人才资源上有新举措,在支农惠农上有新作为,辐射带动全市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急需而强劲的人才保障。(一)更新观念,夯实抓好新农村人才工作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才的认定,一直依照1982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在一切唯学历、唯职称的情况下,大量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有用之才,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很多同志一提到农民,随即想到的就是农夫、泥腿子等称谓,反映出有用即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积极从传统农村人才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要坚决破除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我认为,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中能发展产业、搞活经济的,有一技之长能够挣到钱的,在当地有一定影响、能够找到脱贫致富门路的,有一定文化、懂一定技术的,都是新时期的农村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胆使用农村人才,鼓励他们敢于成才、勤于成才、善于成才。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要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来。(二)统筹开发,实施新农村建设六大人才支持工程要通过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开发,盘活城市存量人才,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六大人才支持工程,把城第1页共5页市人才引向农村创业、就业、服务。一是实施机关干部下派支援工程。坚持把干部下派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选派市县机关干部到基层开展扶贫攻坚、维护稳定等工作,通过部门包村、党员帮户,助推新农村建设。二是实施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创建工程。整合人事、教育、科技、农业、财政及其他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力量,深入开展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创建活动。重视从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人员、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培养骨干人才。继续实施“千村千名大学生”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三是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工程。对需要加强领导力量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从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思想素质好、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在村工作期间,原单位的待遇不变。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培养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四是实施科技特派员下乡驻村工程。从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技术强、素质高、作风硬、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到村开展科技服务。要特别注重建立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地的利益联动机制,探索有偿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调动科技人才驻村下乡服务的积极性。五是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服务工程。对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的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定期不定期组织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系统的专家深入基层农村、田间地头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各类活动,广泛进行田间示范、现场答疑、专家授课、结对帮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六是实施农村人才回引工程。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开发各地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为重点,继续加强回乡创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建立“组织-输出-服务-回引”的联动服务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实行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设立回归创业奖和贡献奖,吸引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