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导学案课题:密度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初备人:李俊杰(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第二课时:密度公式的运用)学习目标: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课堂结构导学流程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的质量,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再读文本探究规律板块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法:独学课本第113页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总结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思考: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各取三块铁和三块铝行不行?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3.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板块二:密度1.概念学法:独学114页中间3自然段以及小资料,请在书本上找出密度的密度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单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自主完成下列几个问题:1.每种物质的性质是确定的吗?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吗?3.物质的密度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上面的3个问题,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群学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3个形状规则的铝块探究实验步骤: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②用天平测量出铝块1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③用刻度尺测出铝块1的棱长,计算出体积,讲数据填入表格。④重复上述步骤②③,分别测出铝块2、铝块3的质量和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⑤分别计算出其质量与对应的体积的比值,将数据填入表格。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体m/gV/cm3m/vg/cm3铝块1铝块2铝块3把表格中的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描述出来。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几倍,其体积也;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的体积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思考:实验中要选取3块甚至更多在铝块做实验,这样做有什么意义?①组长要检查本组成员是否都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有疑问的成员找其他同学开展帮扶。②组长确定本组展示方案,组长分派任务,确保有成员板书,有成员检查板书,带领其他成员完成展示前的预演。③这部分的学习过程,把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展示主题:方案一为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小明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为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小明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次数物体M(g)V(cm3)m/V(g/cm3)1铝块154202铝块2108402.73铁块1158204铁块231647.9(1)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2)比较1、2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3)比较2、3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方案二1.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A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B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D虽然质量体积都减半,但是密度不变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方法技巧: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喜比值计算,其次要对各次实验中学的比值进行对比,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建议:将板块二和方案内容结合起来展示,写出正确答案,说明理由,语言描述即可。课堂测评:1.在密度单位中,1g/cm3=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180cm3,则苹果的密度是kg/m3。2.小芳同学学习了密度公式以后,对它有一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B不论是否同种物质,大的m一定大C不论体积是否相同,大的m大小的m小D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相同,不同物质的一般不同3.以水的密度为例,=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