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说课教案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介: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让灯亮起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课围绕物体的导电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巩固应用等环节,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2、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问题引入、合作探究、再次验证、实践应用几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本节课,我从复习前节课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用实验盒中的实验器材让小灯泡亮起来。然后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在学生认知因为有电通过,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像导线一样使电通过让小灯泡亮起来?”【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复习了电路的联接知识。由复习引出问题比较快捷,保证后面学生的亲历活动的时间,而且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它能使学生思维沿着有效的路线前进,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二、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进行预测和猜想。猜想一下如果把老师准备的这些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候,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上,同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猜想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实验的过程,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开始做实验检验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设计意图: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教师参与到活动中,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三步是学生共同交流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结果揭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汇报,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对于他对人的建议,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学生得出的知识是他们经历探究的历程后总结的知识,是他们理解的知识,显示出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三、再次验证: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体,这时候就让他们再次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小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准备的实验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顶针、扣子、发夹笔芯、小钥匙等等)。让学生验证自己准备的物体,他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深入,深化了导体和绝缘体在脑海中的概念。】四、实践应用: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了几组物体图片,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结合实物图片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然后学生共同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导体和绝缘体,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后面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作了铺垫。这就是我设计的《导体和绝缘体》的说课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导体与绝缘体》说课教学设计一、说教材、说学情教材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难点是究意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现在的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时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学生前面几课已初步认识了电与我们生活联系,电的形成,电路等相关知识,本课继续围绕生活中有些地方希望有电,有些地方不需要有电,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二、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