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BM的战略管理领导体1

IBM的战略管理领导体1_第1页
1/6
IBM的战略管理领导体1_第2页
2/6
IBM的战略管理领导体1_第3页
3/6
IBM 的战略管理领导体制 企业领导体制,从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和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最佳模式,总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进展进行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创新。 即使是世界最优秀的企业也不例外,在西方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浪潮中,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领导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序上揭示了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竞争环境对企业领导体制的要求。 IBM 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商。创建于 1911 年。目前,在世界 132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营业点,拥有 39 个生产厂、3 个基础讨论部、22 个产品讨论所的 13 个科学中心。它的主要产品反映着当代尖端技术进展的水平。 1970 年至 1984 年,销售预增了 5.1 倍,平均每年增长 13%以上。净利润增加了 5.5 倍,平均每年增长 34.7%。被誉为典型的超优企业。然而,一个如此优秀的企业,为什么要改革领导体制呢?其改革的背景和激发因素又是什么呢? 自 70 年代未以来,科学技术进展突发猛进,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领域,产品更新周期日益缩短。平均不到三四年。电子计算机市场竞争处于炙热化程度,国内外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染指这一虽有较高风险但很有进展前途的领域。IBM 作为一个专门制造和销售电子计算机的跨国公司,一时面临着对手如林的局势。 但是,当时对 IBM 威胁最大的要数美国阿姆达尔公司。该公司推出了H/200 插接兼容机,只要更换一下插头,就可以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IBM/1400 互换,由于 H/200 的运算速度比 IMB/1400 快两倍,价格便宜 5%,从而直接威胁着 IBM 市场地位。IBM 因不能立即拿出新产品对抗,只好凭借雄厚资金以降价战略实施反击,其结果使资金不足的阿姆达尔公司陷于困境。 但是,阿姆达尔公司很快又找到了出路,它与出资金充足的日本计算机制造商富士通联合起来,并推出新产口 470v/7 同 IBM 抗衡。与此同时,日立、三菱、日本电气等制造电子计算机的厂商也联合起来,积极开发新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向 IBM 发起新挑战,致使 IBM 有失去市场主导权的危险。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只有尽快开发出新一代产品。 为此,IBM 不得不考虑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开发创新新的领域体制,激发公司的活力,以适应激变的竞争环境,争取全局的主动权。 BM 是一个以制造和销售大型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公司,小型计算机和微电脑市场则被日本厂商和国内其它厂商所控制。这一新领域的突起构成了对IBM 新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IBM的战略管理领导体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