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刷子李》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作家笔下的人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鲁庄镇南村小学经润莹《刷子李》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扩展阅读面。2.教材分析《刷子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二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进行编排。“单元导读”中提出本组课文学习要求:“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刷子李》紧承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借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如:第五自然段,抓住刷墙的动作和效果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文中“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面对“黑衣白点”的心理活动描写则侧面烘托出刷子李技艺高超。文章中的这些细节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是学生该学之处,是通过旧知易学可学之处。深入地研读教材,发现文章细节描写虽精彩,然最具特点的写作方法应该是作者围绕曹小三对师傅手艺高超“半信半疑——信——不信——深信”一波三折的谋篇布局方法,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把握了这一点,能更好地体现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特点——立足篇章,关注表达方法。(课标中明确提出“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3.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但学生们毕竟还是孩子,总结写法的特点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点拨。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的技艺高超。3.有感情地朗读文,领悟并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评价任务任务一:能认读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任务二:能找出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句子。任务三:能领悟并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任务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唱歌导入揭示课题活动一1.生合唱儿歌《小小粉刷匠》2.师小结:大家的唱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粉刷匠(板书:刷子李)读题。活动二1.是不是所有姓李的粉刷匠都能叫做“刷子李”呢?2.出示《俗世奇人》相关片段,解释名字由来环节二初读课文感悟形象活动一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2.检查自学完成学习目标一活动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看到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活动三1.快速默读课文,把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勾画下来。2.同桌交流,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刷子李的技艺之高。朗读最喜欢的句子,展示刷子李的技艺之高。3.小组讨论: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完成学习目标二环节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活动一1.到此时,你们相信刷子李技艺高超了吗?文中的曹小三信吗?2.同桌交流: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3.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完成学习目标三环节四拓展延伸活动一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你觉得曹小三第一天,明白了什么?环节五1、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作业2、仿照《刷子李》的写法,写班里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写名字,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板书设计刷子李黑衣白点(一波三折)技艺高超刷墙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