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的教学思想一、生平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二、窦桂梅的三个“超越”超越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却不是唯一性。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生命涂上更浓重的底色。如果教师仅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们只能说这个老师是机器,他只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这个“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没有超越的痕迹。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理念与精神食粮传播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元素。做到这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前言不搭后语,给人课堂散乱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乱的而不是发散的,这都是缘于教师没有挖掘教材而随意“超越”教材所导致。超越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超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称职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有更多教师接触不到的世界,所以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导致学生只会思考一个问题,完全没有了质疑能力。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甚至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课堂生成的“讨论”,也就是说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她执教的一节重要的公开课《一个降落伞包》一课时候,当场一名学生就提出了一个自己见解独到的观点:当时周总理是要去和国民党军谈判,面临这样重要的局面,当时的叶挺的女儿生命重要还是国家的安危重要,我认为周总理的做法不对。这时的窦老师完全无语,因为我们所谓“正常”情况下,学生都是被那种大话,空话,套话的思想所禁锢,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敢说出这样独到见解的论断。但是窦老师还是机灵地将包袱抛给了学生,她让学生当场讨论,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这下子班级像炸了锅一样,窦老师的心也在慌,因为毕竟当场有很多重要的领导和老师在看课这样的场面着实给人乱的感觉。但是往往真实的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堂课在领导们那里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给窦老师的评价就是: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精彩的语文课。为什么?因为老师把自主还给了学生,允许学生对任何事情,任何文章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窦老师在这里也告诉我们:请把真实的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我想,以后在我的课堂,无论是平日课堂教学还是有什么重要“任务”的公开课,我都将秉承一个观点:真实。哪怕学生出现了种种不可预知的问题,那也是最真实的,我不会用事先的彩排多遍而掩盖自己教学智慧的匮乏,那样我们是在牺牲学生的思想资源在给我们教师自己脸上贴金,严重地说,我们是在侵权,是在犯罪啊。超越课堂:窦桂梅老师现在对语文教学最好的总结就是:用语文教人。就是教师需要更好地立足课堂,把握教材。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的。当我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