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与砌体之间的裂缝原因与处理1、混凝土框架和砌体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主要有以下几种性能,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以免、因为其功能比较实用与桥梁施工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按标准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划分的强度等级,称为标号,分为C10、C15、C20、C25等。混凝土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8~1/13。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主要用弹性模量表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不变、应变持续增加的现象为徐变。应变不变、应力持续减少的现象为松弛。由于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产生的体积变形,称为收缩。混凝土的变形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如单调短期加载的变形,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以及多次重复加载的变形;另一类与受力无关,称为体积变形,如混凝土收缩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为混凝土耐久性。在混凝土施工中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易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均有影响,应严加掌握,使各组分材料拌合均匀。2、混凝土框架与砌体之间的裂缝在混凝土框架与砌体之间产生的裂缝,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种裂缝:(1)湿胀干缩易产生变形裂缝。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就是对砌体含水率的变化非常敏感,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体积变化,在砌块墙体的干缩过程中,当其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块与砂浆间的枯结力,或灰缝的抗剪强度时,墙体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有以下特点:较普遍的裂缝是45o的阶梯状,沿灰缝开裂,没有出现砌块开裂,裂缝在墙体两面均比较明显出现,宽度大致一样;框架结构中,在梁与墙的交接部位产生水平方向的裂缝;(2)温度的影响所引起的裂缝。因屋内的墙面受阳光直射时间长,屋面与墙体产生较大的温差,加上两者的温度变形系数不同,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当两者组合的主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时便出现裂缝。其特点是屋顶部内、外纵墙及橫墙端部的八字斜裂缝;在屋面板梁底和墙体交界处产生水平裂缝及包角缝;除顶层屋面梁底墙体外,窗台板、女儿墙顶也是温度变形部位,最易造成裂缝和渗漏;(3)地基所引起的裂缝。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晓得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45o左右夹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沉降大)的部位;(4)施工所引起的裂缝。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比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