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贫的光辉——学习方志敏精神有感1935年,方志敏同志不幸落入敌手,在狱中写作了《清贫》。《清贫》的光辉是这样夺目,以至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谈到方志敏,就只能依稀记得他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坐在方志敏学院的宿舍里,我捧着《清贫》,不禁轻声念了起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历史深处那个伟岸的身影越发清晰,清贫的光辉越发璀璨起来,我仿佛能听得见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受到那清贫的光辉里跳动的可贵品质。清贫的光辉折射出的是忠诚因为坚定不移的信仰,所以能坚守清贫。”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方志敏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跟党干革命,从来没有丝毫动摇。直到他入狱牺牲前,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有没有生的希望,而是要千方百计把失败的教训报告给党。心里面只有党的事业,把生命完全交给党,奋斗在自己追求的革命道路上,这样的清贫难道不快乐吗?-2-因为坚信不疑的执着,所以能坚守清贫。”党叫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对于党的决定,方志敏总是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从来没有丝毫犹豫。他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听党指挥,认为”不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而消极怠工,那简直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而是冒牌党员”.1934年11月,中央军区电令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向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宁沪杭方向进军。面对重重围堵的艰险征途,明知自己的任务就是牺牲自己、牵制敌人,明知孤军奋战必然九死一生,他没有半点推脱,没有半句怨言,仅仅经过6天时间的准备,便毅然率8000余名将士出征,遭到国民党2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失败在怀玉山区。方志敏自己也不幸被捕,牺牲在南昌。为着坚守的信仰,为着民族的解放,抱定决心斗争到底,毫不动摇地革命到底,这样的清贫难道不幸福吗?因为坚贞不屈的气节,所以能坚守清贫。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想要劝降方志敏。面对顾祝同、蒋介石的亲自劝降,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方志敏掷地有声,”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面对残酷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方志敏轻蔑地笑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3-十分情愿的啊!”为着心中的理想,为着坚守的真理,抛头颅洒热血而九死不悔,这样的清贫难道不高贵吗?清贫的光辉折射出的是干净思想上的一尘不染才能乐于清贫。正如方志敏所说,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住在卑鄙潮湿的茅棚里;他毫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他毫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谁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他可以舍弃一切,就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革命事业。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就是为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虽然八十四年过去了,这段话依然一尘不染,历久弥新。这是奇迹吗?不,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作风上的一身正气才能甘于清贫。方志敏在对待革命与亲情上公私分明、毫不含糊。有一次,他的婶婶带着他的母亲,走了几十里山路,希望方志敏能拿点钱买盐。方志敏看着饥寒交迫的母亲和婶婶,为难地说,”我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我管的花边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4-铜板也动不得。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方志敏在十余年的革命斗争中,经手的款项数百上千万元,可他从来没有乱用过一分一毫,一点一滴全部用于革命事业,直到被捕的时候,身上竟然连一个铜板也没有。这是奇迹吗?不,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纪律上的一丝不苟才能安于清贫。方志敏性格刚烈,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对于贪腐分子深恶痛绝,绝不手软。他主持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廉政监督机制,在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