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根据我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安排部署,我包挂***村,联系2户困难群众。通过多次和村干部,联系户面对面交流、座谈,初步了解摸清了村级"家底",找准了制约发展因素,脱贫致富的途径,在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思考中,构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帮扶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干群关系,通过活动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好事,促进经济的发展,现初步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帮扶工作的思路、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一、基本情况(一)全村基本情况***村地处***郊9公里处,人口2473人,耕地11350亩。近年来,***村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依托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品牌,以拱棚蔬菜、**蔬菜、花卉、玉米制种,**瓜为主的产业逐步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思想保守,经济来源窘困。因人均占地多,广种薄收,春天贷款,秋天还,到头来一无所有。二是没有技术特长,集约化种植意识淡薄。农民对拥有土地意识特别强烈,加之近几年年轻人不愿回家务农,绝大多数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种地,但求温饱,缺乏创新,接受新技术、新思想较缓慢。在调查中发现,思想保守、没有技术特长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三病、残致穷,生活困难。生病无钱医治的群众在该村有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各种条件优越,高龄老人增多,子女减少,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社会养老保险"等待遇,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二)联系户基本情况***,50岁,文盲,家庭人口2人,耕地面积0亩,家住***村*组,因高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低保、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第1页共12页生活所需面粉等必需品有子女提供。***,50岁,医科大专文化程度,家庭人口3人,耕地面积8亩,家住***村*组,因儿子患精神病致贫,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或就近打工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主要以大麦为主,无经济作物种植和主导产业。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与联系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了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和未来打算。从交流情况来看,联系户虽然因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制约,目前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二、建议及对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发展,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农民群众更能接受的方式,找准制约因素,抓住薄弱环节,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加以解决。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按照局党委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两次前往联系点——宏伟乡贾家屲村,带着“村里贫困的问题是什么、根源在哪里、脱贫致富怎么办”这一课题,通过召开有关层面座谈会、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从而对村情民情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和把握,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联村富民之策。一、在深入调研中掌握村情实际这次调研,我走访了10余户群众,分别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从庄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从产业发展到“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从群众家里到村部、学校、饮水工程,都实地进行了考察。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拉家常、谋脱贫、议发展,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了解了村情最真实的一面。这个279户、1068口人的小山村坐落在宏伟乡镇府西南部,发展不足、条件落后、村困民穷是基本村情。从产业发展看,全村有耕地7325亩,人均6.6亩,其中梯田6327亩,退耕还林1602亩,基本上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第2页共12页多年来,种植业以种粮为主,种粮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得益于耕地面积大,群众吃饭不用发愁,但手头余钱不多。村里劳动力弱,大多数人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多是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活,农忙时节还要回家帮种帮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