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故事的编写无论是市面上现有的社交故事书,还是老师家长因应自闭症儿童的特殊社交困难,专门撰写的特殊性社交故事,都依据本章的方法原则进行编写的。老师家长也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介绍的方法自行完善手头上已有的社交故事,使之更能满足儿童的确切需要。一、社交故事的结构一个完整的社交故事,由标题和故事内容两大方面组成。(一)社交故事的标题社交故事的标题,是整个故事内容的统领,所有故事内容均围绕标题展开。社交故事的标题,是社交故事的索引,直观反映了社交故事所属的领域和解决的问题,可直观地帮助老师家长定位了所需要的社交故事。社交故事的标题,是社交故事的辅助记忆工具,协助儿童再认及回忆不同的社交故事。(二)社交故事的内容社交故事的内容,是整个社交故事的主要部分,包含了多种不同治疗功能的句型,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交数据,提示儿童在特定社交情景下“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帮助儿童建立其社交数据库。社交故事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组织,采用视觉支持策略,如连环画一般,一段文字配以一副直观的图片介绍。若在多媒体材料中,还附之以影片和声音,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对社交故事内容的学习理解。二、社交故事的句型社交故事疗法作为自闭症儿童的专业康复教育方法,有其句型结构上的要求。社交故事,则是根据其编写原则所编写的,包含不同句型简短句子组成的文章。每种句型分别承担不同的治疗功能。组成社交故事的句子需按照特定的格式编写,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社交故事疗法的创始人Gray认为,社交故事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基本句型:描述性句子、透视性句子、引导性句子、肯定性句子。最常见的社交故事主要由这四种句子组成。2000年,Gray又新增了两种句型,即控制性句子和协作性句子,为社交故事治疗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其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研究,增加了检测性句和前导性句子。以下通过将三个完整的社交故事分拆成不同的句型,逐一介绍社交故事这八种不同的句型的特点和撰写方法。这三个社交故事分别是情景1:“我怎样在休息室与同学玩”、情景2:“天冷我会穿外套”、情景3:“我要做个准时的好孩子”。情景1:“我怎样在休息室与同学玩”情景2:“天冷我会穿外套”情景3:“我要做个准时的好孩子”(一)描述性句子描述性句子,用于指出特定社交情境中各种最重要的必需元素,常见的元素如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人参与等。通常来说,描述性句子无需将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都囊括在内,只要元素的内容丰富程度足以说明该社交情景即可。描述性句子构建了整个社交故事的框架,其他不同的句型,均在此框架基础上发展、扩充。可以说,描述性句子是社交故事的“脊骨”。表5.1:描述性句子示例(二)透视性句子透视性句子,用于描述在特定社交情境中各种人物(包括自闭症儿童自身)的感受、动机、知识、想法、意见、信念、反应、身体或健康情况等。自闭症儿童通常在心智解读方面存在障碍,无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对于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眼神、姿势、动作解读他人的情绪及想法,从而无法明白在当前社交情景下,别人对他人的社交期望。透视性句子向儿童提供了他人情绪、想法的关键数据,为儿童解释大部分人在特定社交情景的感受,令自闭症儿童直接“阅读”及明白社交要求,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强“心智解读”的能力。透视性句子是社交故事的“心脏”。表5.2:透视性句子示例为便于老师家长更为清晰、准确地为自闭症儿童撰写透视性句子,在此特别列出透视性句子所涉及的内容及其含义。老师家长可因应儿童的具体需要,特别强调其中的某部分,或某几部分。1.感受感受,在心理学上是指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侦测到外界变化后,于个体内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与情绪紧密相连。在透视性句子中,“感受”常用来描述各种情绪(例如:开心、不开心、愤怒、悲伤等)和情感(例如:喜爱、厌恶)。例句:人们喜欢去餐厅吃饭。2.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