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玉米育种途径和方法轮回选择什么是轮回选择呢?轮回选择主要用来改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提高群体的平均值,保持群体内丰富的遗传变异,以供近一步选择之用。轮回选择是现代的植物育种工作不仅是要在当前培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更要考虑到能在长远的时期内在保持现有的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作物的遗传基础,以便为今后长远的育种目标服务。轮回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轮回选择在于为育种家提供改良了的种质,使其中有利的等位基因频率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改良种质的适应性,使其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而良好的生长,成为新的种质资源。我们育种工作中,目前育种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是系谱法,尽管育成的品种能基本上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但育成的品种的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加之各个育种单位在进行新品种选育的工作中,所利用的种质基本上雷同,使得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的遗传基础单一。另一方面,在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者面临的性状大多数是数量性状,由大量的基因控制的。而育种工作中,常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的系谱法,这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是非常不利的。从理论上讲,如果决定某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有20对,在一个杂交后代群体中,出现20对基因位点均为有利纯合基因的概率只有(1/4)20,为了选育出这样一个个体,所需种植的群体是非常大的。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是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将所有的符合要求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内。因此作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必须制定出一个育种方案,这个方案既不需要种植很大的群体以供选择,又能使群体中的优良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优良基因的集中程度不断加大,从而使育种工作者能够选育出优良基因较多的个体。轮回选择就是具有这种特点的育种方案。轮回选择是创造群体改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从原始群体中根据一定的目标性状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体,并在以后的世代中使它们重组,以产生新的群体,在此基础上,再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创造优良基因频率较高(或具有丰富基因储备)的改良群体。轮回选择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选择和杂交重组,不断打破原有群体的遗传平衡,再通过随机交配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样,使群体中的优良基因频率不断改变。群体不断得到改良。轮回选择包括三个过程:1、产生后代系;2、在设置重复的试验区域内评价后代系3、选出优良的后代系进行杂交重组合成改良群体。(这种选择方法结合了个体选择和混合选择的优点,在选择的过程中,凡发现优良的后代系可通过自交培育成自交系,在对测交种的比较试验中,可选育出优良的杂交种,经改良的群体如符合生产的要求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轮回选择克服了通常选育自交系工作中,由于严格的自交(或近亲繁殖)使基因型迅速纯合从而限制了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缺点,它变严格的近亲繁殖为适(Gardner,1961)(Lonnquist,1964)(Jenkins,1940)(Hull,1945)(Hull,1945)度的近亲繁殖,使得基因型缓慢地接近纯合,这样,通过反复的分离、重组,就可能有效地打破优良基因与不良基因的连锁,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的机会,使群体中优良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轮回选择它不仅包括了群体的改良,也包括了在群体改良的基础上选育自交系和组配杂交种,所以说:轮回选择不是单一的育种手段,而是一套完整的育种体系。轮回选择的原理是怎样的呢?性状的遗传变异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也是育种群体应具备的主要条件。育种工作能否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育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的丰富与否以及群体中优良基因的频率。在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者选择的性状很多是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严格地选择使得中选率下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群体中有利基因的重组与累积。如果在育种的群体中保持多样的遗传变异,使种质丰富多样,同时采用周期性的系统选择来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育种需要的优良基因型,则可以增加入选的机率。目前在玉米育种工作中,主要是通过轮回选择的程序来改良群体。通过多轮的选择,可将优良基因累加起来,从而增加群体内优良基因的频率,使群体得到改良。同时,通过多设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