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VIP免费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1/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2/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3/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今天成为世界共同的主题,这不仅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怀疑和抛弃,也是人类对未来自然环境与人类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精神所提到的“天人合一”恰好对今天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一、“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提出伦理化“天人合一”观念的主张过程中,孟子就曾提出过以德知天的道理。《孟子-尽心上》中指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当自我思考去考量自我的“善”,这就达到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道德观念,从而能够达到心、性、天的和谐沟通。1.天人和谐,不可分割《易经》中就曾提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谴”为理想境界。意思就是照天地运转的规律而不逾越.这就是成就万物而且无一例外的规律。儒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是矛盾变化的统一体,只有统一这些不相融,使他们相辅相成,相生相融,才能使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期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入一团,而是事物内部的矛盾统一。正如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统一共生是儒家思想对和谐自然社会的目标。不仅要求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把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本身,但是又要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能动的改造自然。2.尊重牛命,博爱万物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生的融合。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同时,我们应该呵护生命,把生命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一生所推崇的“仁爱”,也便是宽仁慈爱。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因为正如人一样,它们都是天之化生,万物皆是平等。正如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有一颗仁爱之心,包容万物。对动物有怜爱之心,对山川河流,繁花盛树更应该如此。要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只有心中对一切生物有了仁爱之境,尽心呵护,才能与之休憩与生,和谐与共。3.敬畏天命,趋利避害在《乡党》里孔子说“迅雷风烈必变。”遇疾风迅雷,便脸色凝重,态度拘谨,这并不是内心恐惧造成的,而是对天命的敬畏。孔子“知天畏命”的天命观体现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天”是重要的,是一切万物存在之本。而“天命”就是一切万物生存繁衍的根本。孔子在“天命”上推行顺从,只要了解它们之间的规律,便能为生产活动所运用。“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更是反映出天地自然的伦理。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更一步阐清了自然运行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且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除了尊重自然规律外,更要遵守自然规律。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m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资源和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的。可持续性是依靠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对经济增长的单一否定,而是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路径。通过改变资源的使用,从广泛到集约型。实现资源的无害化,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让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危机促使人类觉醒,并以新的自然观取代传统观念。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主张人类社会的进步,保护和改善现有的自然生态,并提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改革。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在保证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具有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同。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这种把“人”作为一种道德的标尺,不与天地对立,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能统一发展。1.“天人合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中国古代的大家们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大体还是以儒家“天人合一”为基本共识。人与自然万物共同生存与天地之间,世界应该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