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农工办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灵山村座落在风景名胜雨母山脚下,全村12个村民小组416户1564人,中共党员44人,村支两委5人,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1亩,林地4130亩,水面300亩,园林100亩。先后纳入xx区“雨母山生态新城”核心示范片建设、xx市“城乡一体、镇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XX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建设、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59元,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7.7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XX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村组”、“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xx区文明单位”、“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先进村社区”等多项殊荣。2014年,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和省、市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投入资金396万元,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建设,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任务。一、科学规划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二、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苗木、葡萄等休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投入35万元扩建蔬菜基地100余亩,基地规模达1200亩;投入20万元在戈子塘组新建观光桃树果园12亩;投入100万元在谭家组新建50亩芽苗菜无土栽培及技术推广基地;投入25万元在红旗安置小区新建1家集接待、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第1页共4页100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万株;投入5万元完善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园。三、设施完备1.通畅工程。投入65万元硬化何家组至雨母湖、杨家组至洲市乡竹塘村公路及何家组通户公路2.6公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公路通户率达到100%。村道与国、省、县、乡道连通,形成环路,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2.水利工程。投入35万元,维修、硬化枇杷塘组排水沟350米,解决因地下水位过高造成的冷侵田问题;新修、硬化何家组至广场后坪泄洪排险渠200米;整修、硬化骨干塘3口,清淤、维修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下游渠道1000米。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水体清洁无异味,水岸护坡生态自然,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农田水设施配套齐全,全村1281余亩耕地面积旱涝保收。3.亮化工程。投入6万元在杨家塘、徐家、谭家、大礼4个小区及灵山大道、灵山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4.电力、通讯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与衡阳联通公司合作,开通移动光纤宽带网络。电力、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设施齐全,入户率达100%。5.饮水工程。筹资100万元,建设3000人饮用自来水厂。雨母湖、过路塘、九塘冲3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纳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设立标志牌、警示牌,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九塘冲2座小ⅱ型水库和骨干山塘禁止化肥及饲料养鱼。村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四、环境宜居1.环境保洁。制订了《灵山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保洁员管理制度》,安排环境整治专项资金8万元,开展“文明户”、“清洁户”和“美丽小区”等评比活动,全第2页共4页面清除露天厕所,建成标准化公厕4个,每组都设有垃圾中转箱,每户配备垃圾桶,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按照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新模式。污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