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马列部20XX级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张月摘要。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就业市场仍存在弊端,需要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劳动就业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词: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XX年的两会刚刚闭幕不久,会上对20XX年的就业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予以了总结。同时还指出20XX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第三项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20XX年提出的就业目标与上年基本一致,但是完成指标的工作难度要比上年大,因为20XX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预期提供新的劳动就业岗位的能力不如上年,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变化,因此除了就业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之外,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新的一年中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深刻认识促进就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通过促进就业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就业问题越发突出,劳动就业体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基本被废除,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建立逐步。这里解释一下“劳动就业体制是指为了使劳动者获取就业岗位和引导劳动者在不同岗位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机制。它的准确含义是指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配置方式。”“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是指国家通过计划调配来实现劳动者就业的一种就业体制,它包括劳动者、计划和国家三个构成要素。”①这种体制下,国家在保证所有劳动者实现第1页共8页就业的目①刘铁明.论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发展趋势.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第39页标下,包揽全体劳动者就业之后把劳动者有计划地分配到各个经济单位就业。劳动者一旦被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所吸纳,就处于一定的就业岗位,取得相应的报酬,终生没有失业之忧。所以,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用计划手段统一安排所有劳动者就业;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取得相应的收入。“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则是指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劳动力的一种就业体制,包括劳动力市场、雇主、劳动者和政府。”①其中,雇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组织生产购买劳动力;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生活资料,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买卖场所,它联系劳动力供求双方。政府的作用是免不了的,特别是最低工资立法、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职能对就业所起作用越来越大。需要指出的是,计划型就业体制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我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弊端,而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是一种以追求就业效率为主旨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因此雇主购买劳动力严格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所以失业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现状分析(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取得的成就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主导我国的就业市场,这种体制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它的弊端就逐步暴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失业问题。目前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也逐步发育起来。“截止2007年,我国劳动力的商品化程度已经达到65.7%,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也已达到59.4%。”②这表明我国近2/3的劳动力资源已由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配置。第二,非正规就业迅速扩大。1978年之前,我国非正规部门在吸收新增劳动力方面的比率可忽略不计,1978年之后,在第2页共8页市场导向下我国非正规就业在劳①②同上冯菊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