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等7个生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单元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古诗三首》。①讲解示例:“芙蓉”这两个字可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书写上收下放。②“壶”,中间橫钩的橫要写得长一些。要上下收,中间放。下部是“业”不是“亚”,不能多写一横。2.诗题入手,了解背景。(1)板书:诗题《芙蓉楼送辛渐》。(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师引导:诗题中的“送”字是什么意思?题目写谁在什么地方为谁送行?(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考点)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②介绍诗人,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教学用书注意问题)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初读古诗。(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2)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范读,学生一边体会一边模仿朗读,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教学用书)(3)师引导识字写字,从字形的角度观察,用什么好方法记住?(4)交流,相机讲解,指导书写。2.再读古诗,划分节奏,指导有节奏朗读。三、理解诗意。1、讲解诗意。(1)解诗意:读了古诗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以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意思的?(教学用书注意问题,引导回顾学习方法)(2)生交流,指名回答。师引导归纳。示例:借助课本注释,添字组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3)教师点拨,师生一起说古诗的意思。2、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再自由读古诗。(2)前两句写什么?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3)师引导:前两句写景。“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教学用书)(4)后两句又写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课后练习)(5)师引导: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引导学生由“冰心”“玉壶”的特点,明白作者是在表达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这两句诗既写了诗人与朋友的离别之情,有表明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教学用书)(6)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7)这句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法)(8)多种形式朗读,如有个别读,小组比赛多,男女生比赛读等。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用手势提示诗句朗读的节奏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整体感受古诗的韵味。(9)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教学用书)四、练习背诵和默写古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寒雨山孤芙蓉楼送辛渐表明心志冰心玉壶第二课时《塞下曲》【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单元要素)【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课后练习)(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