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汇报一、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情况(一)粮食生产的官方数据据20XX年年鉴,全市耕地295.05万亩,人均1.14亩,低于1.38亩的全国水平;年粮食、花生总产在105万吨和25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市是粮食自给有余,每年都有数万吨粮食调出。九十年代,粮食生产达到高峰,平均年产量115万吨,其中,1990至1998年9年间,年均产量在120万吨左右,花生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1999至2007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产量降到100万吨以下。20XX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07公斤,较全省人均水平少50公斤左右。(二)粮食消费平衡数据2005年以来,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由120万吨增长到130万吨,年递增率在2%左右。目前,全市粮食供需自给率约77%,产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且结构性短缺特征明显。按当前粮食生产、消费变化速度发展,全市粮食产需缺口会越来越大,至20XX年将达到50万吨以上,自给率下降到67%左右,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压力较大。(三)骨干企业的收购形势。1、从收购数量和商品粮源看,90年代,在国家粮食定购体制下,年均收购量达到23.5万吨,其中定购10万吨左右。2000年以后,受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影响,社会粮食收购量大幅度下降。2000年~2004年,全市骨干企业每年收购总量在12万吨左右,其中从本地生产者纯购入近10万吨。而近年来,除个别丰收年景外,骨干企业年纯购进粮食6万吨左右。为弥补供需缺口,企业不得不以较高成本从市外、省外购粮。20XX、20XX年,骨干企业累计从市外购入粮食18万吨,为之前5年外购总和的2倍多。2、从收购价格看,我市小麦成熟期和上市较西部主产区晚2~3周。在多主体争夺粮源的刺激下,夏粮收购价格通常呈上行趋势。我市夏粮收购是在已被产区抬高后的市场价格起步且继续攀升,收购成本明显较高。第1页共6页3、从收购品质看,(1)受季节天气影响,我市小麦成熟期处于多雨时期,发芽、霉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少则三两年、多则三五年必出现一次。(2)我市优质小麦无规模种植,在收购中几乎看不到优质小麦。仅有的少数村镇的烟农系列小麦的商品量仅为三五百吨。(3)从消费品质看,用本地小麦加工的馒头,口感、滋味、适口性明显不如外地,我市小麦因生长期长而形成的品质优势已经不复存在。4、从工作实际看,(1)优良品种在那。建市以来,一致做粮食业务工作,走遍市内所有的镇,看过数不清的收购现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成大片、成规模的优质小麦粮源。过去,在、镇,还可以组织三、五百吨烟农15、19,现在已是不可能。优质小麦不是一点没有,零星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村种植多少个小麦品种、许多农民都不知道自己种的啥小麦,农户间靠种子串换自由种植,从何谈产业化优势。(2)麦香那里去了。我们从农村亲戚那里吃到的馒头有可口的麦香,可市面上买的本地加工厂的面粉,不加鸡蛋和糖,就无滋无味了。那里还有麦香的影子。以前出差是外地的面食不好吃,现在反过来了。(3)在国内粮食主产区主流小麦优良品种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传统品种的影子。我们比他们晚了10年,尽管粮食的经济价值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必须种植100万亩的小麦,品种优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我市为啥有这么大的差距。无须讳言,我们小麦生长期长的品质优势,无疑已无影无踪。二、趋势性的问题我市粮食安全,面临国内经济调整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失衡的问题。差距显然是在别人的进步中形成的。(一)从统计数据看趋势。90年代以来,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20XX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117.79万亩,较2006年减少了5.18%,较2001年减少了23.14%,较90年代初期减少44.50%。(二)从财政直补看趋势,20XX年市农业部门核定小麦直补面积为110.70万亩,较2006年减少3.74%,呈总体下降趋势。无须讳言,实际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大小于直补面积。统计数据第2页共6页和市场情况差距很大。(三)从农民种粮动机看趋势,现阶段农民种粮主要是为了满足自给性口粮需要,只在丰产有余粮时,才有少量的商品粮出售;从种植结构看,花生的种植面积基本左右了粮食的种植面积。“隔茬轮种”是自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花生可以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