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职能一、粮食仓储工作现状1、粮食收购困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粮经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二是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劳动力的缺乏、交通条件的不便,造成了农民对粮食销售的被动。三是收购资金困难。虽然各级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农发行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但银行系统为了降低风险,放贷十分困难。即便个别企业通过职工集资等办法收一点粮食,也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和优势。四是方式不灵活,工作不主动,坐等上门的传统收购方式,导致了经营形式单调,观念陈旧,难以打开收购局面。五是连续几年的洪灾、旱灾,造成农民惜售。六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藏粮于民的习惯,农民喜欢自己保管粮食,减少粮食短缺的风险。2、粮食库存降低。粮食企业在进行体制改革和解除职工与企业劳动用工关系过程中,绝大部分资金都是变卖企业商品库存粮食和部分经营资产取得的,加之粮食收购困难,因此企业粮食存量大幅下降。且尚存部分主要是中央、地方储备粮和托市收购粮食,储存在一些条件好、交通方便、技术雄厚的国、省粮食储备库和极个别粮站,大部分基层粮站无粮无钱,生存困难,举步维艰。3、仓储科技含量不高。粮食收购难度大,库存大幅度下降,决定了企业效益差,经费不足,低温储粮、机械通风、微机测温等先进、科学的储粮技术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只能做到粮食不霉、不烂、不生虫。二、仓储工作职能应向六个方面转变1、建立以国、省粮食储备库为主体的粮食购销联合体。结合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和本地的实际,采取“三个一批”的改革模式,保留一批条件好、交通方便、力量雄厚的国、省粮食储备库,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改组一批条件相对较好、交通较方便的粮食收储企业,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撤并、出售一批条件差、交通不便的死角粮食企业(粮管所、储粮点)。国、省粮库可以与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建立委托收购、代收代第1页共3页储或直接的购销关系;也可以采取租赁库点、临时支点的方式收购;还可以与粮食商贩、粮食经纪人、粮油食品加工厂、饲料厂等建立购销关系,形成以国、省库为主体的多渠道、多行业、多元化的粮食购销网络链。2、建立以国、省粮食储备库为代表的科学储粮技术基地。国家、省粮食储备库是社会粮食的储存地、集散地,要利用先进的仓储条件、设备和技术优势,配以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充分运用科学储粮技术,积极采用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生物储粮、机械通风储粮和环流熏蒸、电子测温、电子测湿、电子测虫等先进的储粮、防治和检测技术,建立先进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达到管理现代化、制度科学化、行为规范化、技术标准化,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延缓粮食劣变速度,实现粮食的绿色环保管理。3、建立以县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为中心的粮食检测网络。县粮油质检站是县域粮食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心,不仅承担着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的扦样、送样,而且担负着粮食行业原粮卫生监督、质量管理、技术指导职责。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应建立以物理、化学检验为主的粮油检验室,开展常规粮油质量检验,对卫生质量和品质分析可以委托县粮油质检站进行检验;对个体粮食经营者以感官鉴定为主,必要时可以委托县粮油质检站进行检验,这样既节省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投入,又形成了完整的粮油质量检测体系。4、建立以国、省粮食储备库为载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要根据宏观调控和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制定好规划方案,作好项目的实施起步或准备工作,探索建立粮食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机制,推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要根据当地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民俗习惯的实际,充分利用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要塞和国、省粮食储备库的仓库、场地、设备,开展粮油仓储、运输、批发、配送、检测、加工等六位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5、建立以四缓粮食储备为保障的粮食安全体系。要大力协助农村进行农业产业化调整,建立一批优质粮油基地,增加产第2页共3页量,提高质量,扩大订单种植面积,切实履行收购合同,掌握优质粮源,建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