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筹建,**设计研究院设计,委托**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工程位于启**路北侧,**路西侧,场地原为**地块,勘察时原有建筑已拆除。本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12200平方米,南北长约157米,东西宽约48~100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100平方米。由一幢39层宾馆、办公、公寓式酒店主体建筑以及4层的商业裙房组成,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物概况见表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勘察工程等级划分为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阶段及勘察目的:2、勘察目的为拟建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查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并查明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和危、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92)。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1、勘察工作布置据本地区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本场地主要为第四系滨海〜河流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湖沼相、河口沙洲~漫滩相沉积的松散堆积土层。本次勘察根据以上规范及勘察合同要求,结合建筑物性质及本地区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确定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勘探,并辅以小螺纹钻探明场地暗沟及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探点布置是依据业主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主要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深度及间距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要求确定,最大控制性钻孔深度130.0m。拟建物位置及勘探点布置详见图1-1〜1-2。2、勘探点测量定位依据(1)勘探点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按建筑物角点坐标位置进行放线布置。(2)孔口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引测点为场地西侧建筑业大厦弧形台阶前中点,标咼为2.48m(引测咼程),详见图1-1。3、钻探现场钻探采用SH30-2型及GXY-1型钻机,钻进方式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直径为127mm,终孔直径为110mm,小螺纹钻主要对浅部土层进行钻探,以查明表层土的分布变化和地下暗沟、暗塘、暗坑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进行。4、岩土采样及原位测试(1)1级不扰动原状土样由薄壁及单动三重管取土器取得。原状土样长度为50~100cm、直径80mm。取样前先清孔,避免残留土对土试样的扰动影响并按有关规范及工程需要控制取样间距,土样及时封存,避免运输振动。对标贯孔取得W级扰动土样进行采用甲种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N63.5标准贯入试验,落锤高度为76cm,先预击15cm,再记录30cm锤击数作为标贯击数N。(3)静力触探试验采用15吨静力触探机,由LMC-D310静探微机记录读数,双桥探头截面积为15cm2,测试间距皆为10cm/次,贯入速率均控制在1.2m/min左右。主楼部分60~70米以下静探贯入有困难,改用标准贯入试验,终孔深度85.0~85.5米。(4)波速试验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的RS-1616K型探测仪及南京伟雄电器设备厂生产的井下波速探头,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法,测试间距为1米。5、室内土工试验对采取的土样均作常规的含水率、比重、界限含水率、及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中塑限采用滚搓法,液限采用76g瓦式圆锥仪法测定。本工程为桩基工程,压缩试验最大压力大于预估上覆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并针对基坑工程,其相关土层作回弹再压缩试验。抗剪强度试验,对场地厚层软粘性土选择代表性土样作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并对基坑开挖所涉土层作固结快剪试验,其余土试样作直剪快剪试验。对标准贯入试验获取的扰动土样采用比重计、筛分法作颗粒分析试验。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做颗粒分析时,小螺纹孔5只,进尺15.0m取土样170件常规物理扰动土样130件渗透试常规压缩性试验170组取水回弹再压缩试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