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有理数的乘方小故事古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放米粒吧。第1格放2粒,第2格放4粒米,第3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大臣天真呢?还是国王比较笨呢?•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来了!小实验---将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记录下表: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纸的层数层数可表示为记录下表: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纸的层数层数可表示为24816322×22×2×22×2×2×22×2×2×2×22将一张纸对折n次,层数如何表示?将一张纸,将它对折n次后,如何表示它的层数?⑴对折1次后,是2层。2⑵对折2次后,是4层。2×2⑶对折3次后,是8层。2×2×2⑷对折n次后,是多少层呢?2×2×2××2×2×……×2思考:当我们想要表示多个相同因数相乘时,以上写法多麻烦啊!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写法!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可以先从多个相同因数相加的简单记法得到启示!•提示:我们知道多个数相加,如:•2+2+2可以记作:2×3•2+2+2+2可以记作:2×4•2+2+2+2+2可以记作:2×5所以根据这种规律,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多个相同数相乘我们可以怎样标记!所以根据这种规律,我们不难猜想得到如下结论:3个2相乘我们可以记作:237个2相乘我们可以记作:27乘方的定义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1次方可省略不写,2次方又叫平方,3次方又叫立方。)获取新知a×a×……×a=ann个na幂指数因数的个数底数因数777底数指数-310-3-310巩固新知: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1)(-6)×(-6)×(-6)36底数是–6,指数是3(2)22223333423底数是23指数是4温馨提示: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2、把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51211111222223、把(-2)×(-2)×(-2)×···×(-2)10个(-2)写成幂的形式。102乘方的运算•重点:发现乘方的计算结果与指数之间有什么规律?3)2(31025-注意乘方中括号,负号的位置哦31.0-乘方的计算323-2)53(讨论:由以上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乘方运算的结果什么时候是正数,什么时候是负数?归纳幂的性质:•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口答:1、是(填“正”或“负”)数;2、是(填“正”或“负”)数;3、是(填“正”或“负”)数;4、是(填“正”或“负”)数;12791225125)1(正负正负习题练习计算:(1)(2)(3)(4)(5)100110011001101)1(11-1-10你发现0、1、-1的乘方运算有什么规律吗?50新发现:0的任何次幂都得0.1的任何次幂都得1.即:0和1的任何次幂都是它本身。-1的偶次幂为1,奇次幂为-1.易错知识点-------它们一样吗?(1)23与32(2)与2)43(243(3)(-5)4与-54对于分数的乘方,负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例计算:(1)–32;(4)8÷(-2)3×(-2.5)(2)3×23;(3)(3×2)3;解:原式=-(3×3)=-9解:原式=3×8=24解:原式=63=216解:原式=8÷(-8)×(-2.5)=2.5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思考:通过以上计算,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你觉得有怎样的运算顺序?运用新知体会成功:(1)、(-5)3(2)、(3)、5×23(4)、(5×2)3(5)、(-2)2×(-3)2(6)、(-2)3÷22443-1252568140100036-2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解决开始时,故事中提到的问题了吗?小故事古时候,有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2粒,第2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