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总结2014年,开发区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深入贯彻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区司法局中心大局和省、市关于安置帮教工作部署,以维护安全稳定服务青奥为抓手,进一步细化落实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服务,为xx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截止到2014年11底,雨花经济开发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总数为42人,(近华社区:19人、天保社区:12人、天后村:5人、西寇村:6人)。其中刑释人员29人,解矫人员13人。重点人头数4人。)衔接人员42人(衔接率100%),落实帮教42人(帮教率100%),安置人员42人(安置率100%),脱漏管0人,2014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人数为0。开发区司法所通过以下三项措施的工作实现了年度“六个不发生”目标。一、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刑释解教平台数据核实更新(一)、重衔接、勤帮教。对于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雨花经济开发区司法所做到重衔接、勤帮教。社区矫正期满解矫的人员在矫正对象期满解矫宣告仪式结束后随即转入安置帮教管理,即:办完解矫手续后当天紧接着办理安置帮教衔接手续,雨花经济开发区司法所做到社区矫正解矫纳入安置帮教管理无缝对接。(二)、重管理、勤摸底。开发区辖区内各社区村安置帮教志愿者对刑释解教人员加强走访,及时准确地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庭和工作情况及其思想动态。辖区内安置帮教对象已经建立一人一档,方便日常查询和登记信息。(三)、重教育,勤服务。雨花经济开发区司法所联合社区、村不定期对安置帮教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帮助安置帮教人员,从而为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安置帮教工作创新举措研究,关爱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第1页共3页雨花经济开发区在安置帮教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入研究创新举措,为刑释解教人员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平台。为此雨花经济开发区研究出如下创新举措:一是真情帮教。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刑满释放人员以情感化,使对方真切感受到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积极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使他们了解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并有针性地化解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情实意去感化他们,彻底消除他们思想深处的自卑感和不信任感。二是真诚为友。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日常帮教中,工作人员不摆架子,不是一味地只靠单纯说教,更要敢于和乐于跟刑满释放人员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为、所盼,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要清楚熟悉,尽职尽责地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与刑释解教人员建立彼此信任的感情基础,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握他们的行为动态和思想情绪,为下一步的帮教工作带来帮助、扫清障碍,从而能够使得安置帮教工作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消除隐患、行之有效。三是亲情感化。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是他们的爱人、父母和孩子。所以充分调动刑释解教人员亲属的帮教积极性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一环。亲人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亲情的力量是伟大而无私的。所以,开发区安帮办在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前来办理登记手续的时候,通常会邀请一至两名安置帮教对象的家属陪同前往,目的是为了更好让安置帮教对象及其家属了解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得到安置帮教对象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之后,各项帮教工作才能推行无阻、落实到位。此外,运用亲情这一隐形的力量,确实可以帮助安置帮教对象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利于安置帮教对象回归社会后乐观面对生活、积极谋求工作,利于其尽快转化成为一个对社会无害,甚至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良好公民。三、司法所派出所加强联系,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开发区司法所每月不定期与辖区派出所联系,了解刑释解第2页共3页教人员是否有涉警记录和重新违法犯罪的情况发生,做到预防在先,防患未然。如发现情绪不稳,或者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司法所及时联系派出所和社区安置帮教志愿者,及时与刑释解教人员个别谈话,并且请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协助司法所共同做好对安置帮教对象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