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探析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影响政府、高等学校、受教育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建立高等学校成本补偿机制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分析,并对此作出简单总结。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引言:随着高校改革和民营资本在高校领域的不断发展,从学者研究者逐渐扩展到民众和政府关注教育成本。了解真实的高校教育成本,使政府确定高校收费的适当比例,确定进一步拨款额度;对民众而言,比较自身负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是否合适,从而作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投资。由此看出,高校成本核算研究就有重要意义。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概念“成本”一词原为经济学概念,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掉的全部实有资源的总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一部分。会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有自己对成本的定义,2007年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财务成本管理》一书中所阐述的成本定义是:“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特定目的”就是成本对象,“失去”指资源被消耗,“放弃”指资源交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可见,成本有经济学成本和会计学成本之分,经济学成本揭示的是成本的本质,不仅包括显成本还包括隐成本,会计学成本除了要反映其本质,还要考虑在账簿系统中的记录和计量,即会计学成本在计量时只考虑显成本而忽略隐成本。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在研究教育投资及其效益时,开始涉及到教育成本,于是将经济学中的成本引入教育领域,使用“教育成本”这一概念。高等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出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耗费。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资金耗费称为教育费用;而为培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人才所支付的各种教育费用的总和就是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概念上应包括教育直接成本和教育间接成本两大部分内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可分为社会和个人两部份,我们在本文所要探讨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主要指直接成本中的社会直接成本,也就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由所投入的各类教学成本[1]。1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高校教育成本所指的就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所直接消耗的教育费用,包括人员经费、教学业务费、行政经费、直接学生事务支出、教学及实验设备和用房等固定资产折旧、图书资料摊销等费用,它是综合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成本长期被忽视,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决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西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成本有教育服务成本和教育机会成本构成。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这种提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它既包括实际以货币支付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而放弃其他用途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同时,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包括广义教育成本和狭义教育成本两种含义。广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实支成本、财务成本),也包括因资源用于高等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用于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不包括高等学校因资源用于高等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2]。本文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界定为狭义的教育成本。以高等学校作为成本的核算主体,将核算范围界定为高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实际支出成本。高等学校支出并非全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而只有那些用于提供教育服务,与高等学校教学有关的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才可以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3]因此,必须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项目进行科学的界定,才能准确地核算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3]。二、科研支出计入教育成本的问题在核算教育成本时,科研支出是否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理论界有不同意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