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之“晋中精神”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唐代的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不能再是解答疑问和传授本领了,创新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进行教育。当今的教师的职业精神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既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又无愧于我们的学生呢。一、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对于自己而言是生命的唤醒,是生命过程的丰富,使我们从这一职业中获得生存和精神寄托。对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燥,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古今中外,多少在教育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业者。教师这个岗位没有显赫的权力和地位,没有丰厚的报酬,在社会上没有四通八达的关系网,有的则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正像有位名人所说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子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他的绿荫。”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这样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才能无怨无悔。二、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主要靠他们来把握,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高低贵践之分,不能只关心个别学生,而应关心热爱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第1页共3页个学生。”教育的爱作为人类复杂感情中最高尚的结晶,它不是一种自觉的情绪反映,也不是一种个人的狭隘感情,它超越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个人情感需求的层次,它自觉真诚,普遍持久,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寄于教师的职业要求。三、树立敬业精神——热爱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书是万善之源。如果说教师也要索取的话,教师最大的索取就是要读书。作为教师,如果从业之后没有书的滋养,注定心灵会走向荒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读书营造一注心灵的文化深潭,让自己沉醉其间,让学生沉醉其间,那么,教书育人的工作定然走向快乐,走向幸福。因为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都不应该觉得有个稳定的职业和岗位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须进取,因为家长在选教师,社会也在选择教师,他们无时无刻地在时时关注着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位教师都要朝着学者型的教师努力。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还需要社会、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而我们的教师不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职业,而要当做一项事业去追求,因为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本领奉献给自己的职业。体现出教育者的职业精神。一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说,把职业当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往往成就非凡。的确,如果你把职业当职业,你想到的就是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挣钱养家……你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也会有不如意、不称心的感觉。于是你的工作就变得无奈、被动、消极,即便快乐也痛苦。而当你把职业当作事业时,工作便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你就会主动开拓、奋发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第2页共3页教师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用事业精神支撑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谓。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