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正方体模型,圆柱实物2个、水杯一个,长方体水槽一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出示装满水的圆柱形水杯。(1)这是一个什么?(水杯),水杯的形状是什么?(圆柱)(2)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圆柱),里面装了多少水呢?也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体积)(3)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呢?(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体积。)(4)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5)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就可以了。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6)刚才我们是如何求出水的体积的?(学生总结一下)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同学们利用了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那就是?(板书:转化)2、出示第二情境:大厅里的圆柱形玻璃柱子真漂亮!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形玻璃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为什么呢?师:看来,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二、探究新知: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2、首先回忆一下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3、他们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学生愿意回答)4、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下,同时边指边画出底面,提示学生能不能把这两个公式合二为一呢?(统一为底面积乘以高)5、引导学生类比猜想:长方体正方体是立体图形,那圆柱呢?长方体正方体有底面,那圆柱呢?长方体正方体有高,那圆柱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以高,那圆柱呢?(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乘以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6、这仅仅是我们的?什么?(猜想)那么我们紧接着干什么?(验证)7、验证过程: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1)、回忆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3)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4)、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板书:V=S*h总结:我们通过分,切,拼可以把一个圆柱的体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看来同学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你们真了不起!看来我们只要知道那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三、巩固练习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帮助学生分析,及时鼓励表扬)2、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你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吗?例2.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圆柱的造价是每立方米1000元,这样一根柱子总造价多少元?例3.一包牛奶498ml,一个水杯底面直径是8cm,高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