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歌曲《老鼠画猫》年龄班:大班活动设计意图:《老鼠画猫》是一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小老鼠异想天开的可笑,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都比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教授此歌曲,在本次的新歌教学活动中,我尝试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创设一个相对轻松的情境:老师与幼儿一起戴上头饰扮演角色,一起玩、一起画、一起唱,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之中学会新歌。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学歌感受,从而加深对音乐的喜爱。活动核心目标:1、通过多种感官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滑音的唱法。3、能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活动资源准备:经验准备:知道猫与鼠的天敌关系,对猫捉老鼠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物质准备:图谱(课件)、音乐、画纸、笔等活动具体过程:一、发声练习《问候歌》(为歌曲中的节奏掌握作铺垫)二、导入部分:创设情景游戏,引出新歌曲。1、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中途遇到了大野猫(另一老师饰),老鼠们躲回洞里。2、鼠妈妈:“讨厌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刚才被野猫追累了吧,赶快休息一下,睡上一觉吧!”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本环节为重点,完成第一个目标)1、初步感受旋律:(1)“咦,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只能干的小老鼠把野猫变了,变得抓不到我们了。你们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咱们一起听一听野猫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完整播放《老鼠画猫》歌曲,幼儿第一次倾听,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3)鼠妈妈边唱边画,幼儿再次欣赏歌曲。2、理解、熟悉歌词:“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幼儿将歌词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来。3、利用图谱学唱歌曲:“孩子们,一起跟妈妈来唱唱小老鼠是怎样画猫的。”教师边出示图谱,边引导幼儿学唱歌曲4、通过动作提示演唱歌曲:教师通过肢体提示,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引导他们完整演唱。三、进一步演唱歌曲:(本环节为难点,完成第二个目标)1、幼儿跟音乐唱歌曲,着重练习滑音。“小老鼠,看着它画的猫,它的心情会怎样?你们听听歌里哪些地方表现小老鼠很得意的样子?”引导幼儿练唱滑音。(运用小老鼠图片:尾巴翘起来表示向上滑音,帮助幼儿感知滑音的特点)2、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有趣、滑稽的风格,并表现出来。“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那我们再来唱一遍,要把小老鼠的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四、结束部分“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只抓不到我们的猫?”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怪猫”。这时,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音乐声中结束)活动要素提示: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难点:掌握滑音的演唱方法。活动延伸:引导、鼓励幼儿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个别指导:关注演唱能力较弱的幼儿,引导其大胆参与演唱。各领域渗透:科学探索区,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猫身体各部位的作用。美工区中,可鼓励幼儿绘画“怪猫”。日常生活链接:引导幼儿利用活动区的游戏时间,在表演区中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活动生成与变式: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