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监管工作思考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审时度势,集中主要精力,积极主动地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由过去抓内部管理转变到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管理上来。加强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确保国家粮食政策、法规有效的贯彻落实,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关键,是推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必要性及意义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粮食市场放开后的各项工作,曾经多次做出指示,要求粮食市场放开后要加强监管。20*年7月,温家宝总理就曾批示指出:“粮良食收购市场放开后,粮食企业准人制度特别是资质检查就应该立即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切都应该依法办事,都应该形成规范的制度,都应该加强有效监督”。使粮食市场放而有序,放而不乱。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新形势的需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是粮食管理走向法制化的需要,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新形势下,粮食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国家各项粮食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对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以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粮食经营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粮食经营企业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自觉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第1页共5页载体,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二)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绝大多数粮食经营者都会坚持依法经营。但部分企业为了一己之私而违法经营的现象还会长期存在。特别是在粮食市场和价格发生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哄抬粮价等扰乱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的违法经营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法粮食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就会造成粮食市场的混乱,使国家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也使广大的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最终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因此,要不断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维护粮食生产者、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三)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可以保证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报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使中央和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为保证粮食安全,制定粮食宏观调控规划,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四)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这一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执行,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可以使粮食经营者养成依法经营的良好习惯,保证必要时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得到顺利执行,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二、目前粮食流通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受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以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第2页共5页转变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