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沙丽娜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废除宰相的原因(1)明代沿袭元朝制度,设中书省,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集中。(2)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1376年)·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行政)(军政)(监察)(3)朱元璋的权力欲强、猜忌心重“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4)胡惟庸威权震主2、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1380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鲁迅有明一代的特点,是皇帝多混账而朝臣无大恶。明代的皇帝,和历朝历代相比是最差劲的。——易中天1.太祖朱元璋1368-1398洪武2.惠帝朱允炆1399-1402建文3.成祖朱棣1403-1424永乐4.仁宗朱高炽1425洪熙5.宣宗朱瞻基1426-1435宣德6.英宗朱祁镇1436-1449正统1457-1464天顺7.景帝朱祁钰1450-1456景泰8.宪宗朱见深1465-1487成化9.孝宗朱祐樘1488-1505弘治兴献王朱祐杬10.武宗朱厚照1506-1521正德11.世宗朱厚熜1522-1566嘉靖12.穆宗朱载垕1567-1572隆庆13.神宗朱翊钧1573-1620万历14.光宗朱常洛1620泰昌15.熹宗朱由校1621-1627天启16.思宗朱由检1628-1644崇祯懿文太子朱标二、内阁的出现(1)内阁的发展历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基•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万历):内阁首辅(张居正)—全盛•(票拟批红)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是为了()A.缓和君臣矛盾B.避免权力集中C.提高工作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D2、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1)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2)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3)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4)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A.(1)(2)(3)(4)B.(1)(2)(3)C.(1)(3)D.(1)(3)(4)B3、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了()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A4.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因为内阁首辅()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D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皆上窃君上之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