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与杜郎握手(系列)(罗田县骆驼坳中学省级课题组江焕礼13986531572)内容提要一、访杜郎:百闻不如一见。一位普通高中教师面对课改的心路历程:反感及原因,理解及背景,追求及忧虑,探索及方向。二、学杜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直面兄弟学校成功经验,通常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三、用杜郎:一个石子飞上天,最终要落下地。访也好,学也罢,都只是过程,归宿在应用。且看全县赛课中五步导学吧。四、论杜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研读杜郎口,有点像浏览《论语》,满本都是智慧经验的集成,却少理论论证。试看愚者一得吧。五、鉴杜郎:不暇的秦人,不鉴的后人,哪个愿步其后尘?已历多年的湖北高中课改亦然。三新之路恐怕是必由之路。高中地理教学与杜郎握手罗田县骆驼坳中学高中部江焕礼一、访杜郎岁月有如流水,冲涮着如烟的记忆。那漂逝的常常让人留恋,却是浮云。而沉淀的往往令人回味,因为厚重。2010年11月初,冯校长带领的山东之行,一晃快四年了,有些印象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远去而渺茫,反而有如上品陈酿历久弥香。一、出罗田清晨,出发。旅游大巴载着一行三十六人在大广高速公路上飞驰。出罗田,历麻城,转周口,越兰考,仿佛一眨眼就进入了山东。同伴们有说有笑,五彩缤纷的笑话如同鞭炮很快引爆了车内快乐的空气。而我,却炸不起来。望着窗外秋后萧瑟的田野,心灵的大地也一片荒凉:1名校考察这是第三次,随风而逝的汩罗,过眼烟云的洋思,还有马上的杜郎口。感谢校长带我出访。其实,我对教育版的农业学大寨或是当代版的大跃进有点反感。也许是落后了:什么都可以浮躁,跟风。但教育是科学,科学就不是跟着感觉走。否则,前人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后人就要恢复生态,植树种草;或者上一代人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下一代人就要饿肚皮,勒紧裤带过日子。生活的逻辑是严格的严肃的。二、上梁山旅游大巴载着一行三十六人继续在大广高速公路上飞驰。傍晚时分,到达梁山县城,哈!一百单八好汉纵横驰骋的水泊梁山,在眼前一览无余。只可惜,宛子城中藏猛虎,而今猛虎难藏,因为梁山树疏如葱;蓼儿洼里聚飞龙,如今飞龙难聚,因为水泊滴水难寻。沧海桑田,世异时移。虽然,还是不得不上梁山!校长在聚义厅慷慨陈词:同志们啦,一个学校无特色,就难以生存!重点高中以升学为特色,求之者甚众;职业高中以就业为特色,追之者鲜寡;只有普通高中,在两扇磨盘的夹缝内拓展生存空间,谈何容易!随着初中毕业生源的递减,则普通高中最先缩水,随之而来的阵痛,加之没有鲜明的特色,更亡无日矣!因此,教学中那些阻碍了能力培养及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和环节,必须革新,这个梁山,早就势在必上!夜宿梁山,眼底一片五光十色的灯海,表面的繁华,却难掩内心之沉重,校长对一个县域高中的洞悉明察秋毫,无懈可击,其忧虑是前瞻性的!更何况:远者,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不仅让敬爱的总理一时无言以对,更让千千万万以捏笔杆训人子孙为业的人们,日日如芒在背。近者,连重点高中的骨干也在喟叹:为什么一些好苗子进高中,高一时感觉能取清华北大,高二则华科武大,高三只是湖大。其势,仿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上了梁山,就要替天行道。那么高中教学的“天”是什么,“道”又是什么?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追随宋江替天行道,为一小卒,则为天职。如果轰轰烈烈上梁山,风风火火去招安,不过是一场儿戏!则是不屑。三、达荏平清晨,出发。旅游大巴载着一行三十六人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出梁山,过东平,穿平阴,越黄河,经东阿,达荏平。一所其貌不扬的初级中学,宛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清纯而原生态地缓缓流淌。这就是杜郎口中学。访问杜郎口中学就像逛公园。车到校门口,在门卫的指挥下,顺着校外的柏油路行进一百多米才找到合适的车位,来访的大巴太多了。已排满了校门外的两侧,随意数了数,我们的是第39辆,从牌照上容易看出,有来自新疆、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湖北、福建、江苏等各省的。哈!今天来访的足有一千人。进校门时,每人门票是一百元,各人领一张听课证,挂在胸前,就可以在任一教学楼,任一教室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