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敕勒歌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向晓鸣一、赏景激趣,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在诗歌《大地巨人》中领略了自然的博大和宽广,在《大自然的声音》中感受和发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人间瑶池——《五彩池》更是让我们感叹自然的神奇,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课件出示:大草原视频)2、你们看到什么?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师(板书“敕勒”):认读词语:“敕勒”(指导:读好翘舌,边音,注意词语连读。)什么是“敕勒”?会预习的孩子一定知道。生解释:敕勒是古代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对,我国古代北朝时期,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地区的叫做北方,敕勒族就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这就是民歌,这首古诗就是一首北朝时期敕勒族人唱的民歌。所以诗题叫“敕勒歌”谁来读读诗题?(指名读正音)齐读诗题师:翻开课本44页,我们都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意。1、自由读古诗,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就放开声音读出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分类整合识字:师:听着同学们这么认真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考考你们,是不是真会了第一类:与敕勒族人民生活相关的。师:敕勒族居住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这草原就是“敕勒川”,认读词语“敕勒川”。(出示图片辅助理解)看到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了吗?那就是“阴山”,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读诗句“敕勒川,阴山下。”阴山下草原上那一个个圆顶帐篷是什么呀?“蒙古包”蒙古包就是古代敕勒族人居住的房子,也就是“穹庐”,指名读,齐读。第二类:多音字①出示“笼盖”。这个词能读准吗?指名读。“笼”是个多音字,它代表动作的时候读三声lǒng,如:“笼盖、笼统、笼罩”它还有个读音读二声lóng,如:“笼子、鸟笼、鸡笼“。多音字钻进句子里,跟我们玩捉迷藏呢,能读好它吗?指名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见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们能找到吗?指名读“见”。师解释:“见”平常我们都是读jiàn,但在这首诗里是出现的意思,相当于“现”,所以读xiàn。藏进句子里的多音字宝宝,能读准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4、字音读准了,诗句连起来能读好吗?谁来展示一下?(指名读全诗,学生互评)(学生读得好,多加鼓励,如果读得不够,老师范读,学生练读后再指名读。5、读到这里,诗中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三、细读咀嚼,披文入情1、过渡:大家说得都很好,不过想要读懂大草原的美,这样还远远不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要再来读课文,这一次读,要结合诗句边读边想象,在你们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还可以借助注释和插图来想。2、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观察插图,还有的同学默读了注释,真好!这是会自学的表现。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预设:生1:我看到了高大的阴山。师评:阴山可真高呀!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就是敕勒族人生活的家园呢!指名读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师:不错!在头脑中将文字转换成美丽的图画,读诗要的就是这种状态!生2: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师评:这里诗人把天空比做了什么呀?你们看!出示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指名说。师评:大草原天高地阔,无边无际,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指名读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如果生说到前两句的内容:我看到了阴山的脚下有一片大草原,就是美丽的敕勒川。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笼罩在草原上,同上指导。)师:放眼望去,阴山、草原,蓝天白云笼盖下的茫茫草原,这是一幅多美雄伟壮阔的画面啊!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