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尝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和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那么,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如何布置有效的语文作业呢?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由此可见,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就要从简入手,从效果抓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如何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作业分量适当,针对性强,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最优化目标,这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实践的重点。我发现语文有效作业的形式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有效作业,如生活化作业、差异性作业、合作作业、开放作业、趣味作业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写作业。我觉得虽然作业可以分为多种多样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研究设计不同形式的语文作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近一年来,我在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1、精选内容,尊重自主性。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通盘考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每类作业按难易程度或不同智能层级(如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档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作业,都能经过一定的努力完成作业。2、结合时令,注重趣味性。设计作业应讲究趣味性,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练习之中。这样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想跃跃欲试,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如春天来到了,周末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爱好郊游的你,周末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痕迹,和春天合个影;(2)爱好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春天的美文给父母听;(3)爱好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秋天的美景;(4)爱好写话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生机勃勃、美丽的春天;(5)爱好文学的你,可以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句。(6)爱好摄影的你,可以拍拍你眼中的春天。要求:可以完成一项或多项。这项作业,极大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了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业中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数次以后,遇到有针对性的节日或小长假,学生们纷纷跑来要求这类作业,因为不想待在家里的孩子或平时父母工作忙的孩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去“完成作业了”。3、学以致用,体现实践性。联系学生的行为实际,向他们提出和布置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布置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行为作业,是相对于知识性作业而言的。它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某些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后,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在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对近期的热点话题发表言论;去了解附近工厂的污水排放及环保情况,学些倡议书,呼吁人们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种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也使学生明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具有针对性。4、整合学科,体现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