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实现课堂“高效”的“三位一体”教学实践渭滨区新民路小学郭小玲一、成果形成的背景及主要解决问题1、成果形成的背景1)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促使基础教育目标、教育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动力、人们的生活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公民素质和人才评价均提出了新的标准,新时代的新变化推生了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本轮改革已超越了方法改革的层面,各国普遍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的根本性层面进行了改革。比如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a、参与社会和国际的意识b、独立思考的能力c、为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创造一流的教育环境d、鼓励每处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有利于精神发展,道德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培养交往能力,数的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共同操作能力,改进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国际基础教育的顶层改革可以看出,本轮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有:心灵健康;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个性化成长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关注焦点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注重知识目标的传统教育理念,建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2)国内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的基础教育改革促使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第一需求中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国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急迫,特殊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大讨论,但由于原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极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因而率先启动的是课程体系改革。国内原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课程目标注重的是知识目标;(2)教学内容多杂,知识多、难度大,存在难繁偏旧的问题;(3)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量偏小;(4)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学科体量,违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及其配套的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双重不适应下从事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活动,“减负”要求和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阶段性目标迫使教师必须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第一需求。3)宝鸡市试验和推广高效课堂的改革实践活动促使我将高效课堂的实践和探索确定为校本研修课题。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领下,以新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为落脚点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应运而生,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称标准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了“减负”和阶段性目标的冲突,多地纷纷推广,宝鸡市也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选择“苗子校”进行推广实验,我校虽未被选中却积极实验,我有幸成为第一轮实验者。我被高效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所震撼,将高效课堂的实践和探索确定为校本研修课题。2、主要解决问题高效课堂实践中逐渐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预习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分化严重;讨论、交流时间长,课时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展示交流的效果欠佳,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课堂问题回答标准化,不能与文本具体结合等等。这些课堂现象实质反映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不适应新课标理念和新课程体系;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以实现“高效课堂”的预设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达不到“高效课堂”的学习需求。二、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与方法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能力提升是前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关键。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深刻理解课改精神,全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吃透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体系的内容,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全方位提升,我坚持了以下教学研修工作:(1)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称标准、课改理念和高效课堂理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