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阿拉山口口岸中学李惠萍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这种工具。语文有四条腿,即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到最终语文教学就要落实到写作上。目前,有些学校的语文考试就是写一篇作文,通过写作文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重要性。现在小学生写作文的现状就是一个字——难。难在哪儿?学生难,难在拿到题目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从哪儿写起,想了又想,还是不知道从哪儿写起。学生难,老师和家长也难,家长难在无法坚持指导孩子习作,难在没有方法指导孩子习作;老师难在怎么点评,孩子的习作水品都不提高,难在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孩子写作。平时,我们说起来觉得挺简单的,就是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运用好词好句,让作文读起来优美。于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不,我们老师也指导了,自认为也说清楚了。可是,孩子们呢?依旧不会写。其实,归根到底我们什么也没有教,根本就没有讲清楚,也没有教给孩子写作的具体方法,孩子又怎么会写呢?通过20天国培,我认为要做实以下几点:一、讲清楚你要教的内容。北京教育学院的李晶教授以“青蛙给小鱼讲牛的样子”的故事为例,讲解了当前相当一部分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她说:我们老师也知道讲课时,要给学生讲清楚事物的特征。但在真正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把事物的特征系统地、完整地讲给学生。所以,在学生的脑海中还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就犹如青蛙老师讲完牛的样子后,小鱼脑海中牛的样子了。我想如果老师一开始讲解时,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牛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再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加以比较、辨析。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那种动物是牛,或是在脑海中形成牛的正确样子。二、认真、扎实地学习、分解《语文课程标准》。新疆师范大学的韩光明老师讲解了《习作教学研究》,让我明白了:要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习作指导的目标、要求。这个明确,不是看一遍把它记下来,然后照着去教,而是把每个阶段的目标依据自己班里学生的特点分解开,逐步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要点。同时把准习作教学的要求是从简单的、基础的学起、做起,有一个逐渐递进、增加难度的过程。目前,我们在教学习作时,普遍要求是过高、过急的,教材给出什么要求,我们就按这个要求、目标去教,就要求学生达到这个目标。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课,进行有阶段性、层次性地训练。要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的指导,例:《介绍水果》的习作指导。一、提前让学生带水果;二、学生介绍自己吃过的水果,不作要求;三、请同学在小组内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四、全班交流;五、评析范文,这个范文可以是现成的,但最好是自己的下水文。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作文时雷同太多,教师则可介绍学生不常见、没说到的水果;六、学生习作;七、小组交流并比较异同;八、修改习作。总之,要抓住不同学习阶段的习作要求的一个点来设计教学,慢慢提高自己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