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学科整合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构建了目标框架,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的具体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体育学科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将其他学科与体育进行融合,搭建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新桥梁,发挥学科的协同作用,让它们为体育学科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以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关键词: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学科整合前言学校课程对于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个学科的结果,也不是各门学科的作用相加的结果,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新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强调:体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地进行学科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作一介绍:一、体育与德育的整合体育既是科学,又是文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和人文精神传承,品德教育的全程介入是必不可少的。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活动的范围较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同时应明确指出:课堂常规必须是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遵守。例如:提前2—3分钟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穿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练习时按顺序;遵守比赛规则等。这样,通过教师的身教言传,学生在长期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就养成了服从命令和听从指挥的习惯。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2、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内容很多,有的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有的则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并付诸实践。例如:队列练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来督促学生,让他们认真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动作。此时,教师可扮演军官,运用游戏“抓不会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的人来了”,以实际行动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又如:上提高投掷的准确性这一课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投掷沙包,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把它设计成“投弹炸敌人”游戏,在标志线上放置“敌人”头像,学生则兴趣盎然,让学生沉浸于角色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3、利用教学比赛和集体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比赛和集体性的自主活动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要面临一个为集体争荣誉的问题。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即时教育。例如:小组间的三人篮球赛,除了要求主力队员为小组争荣誉外,还应要求替补队员和啦啦队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告诉学生:为别人喊“加油”是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在比赛中各小组可互派裁判,要求他们做到:认真、公正、准确。教师要及时肯定裁判的判罚,以示诚信。同时教育每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二、体育与智育的整合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进行智力活动条件,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1、在体育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注意和回忆力。体育与数学也有着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教学中也需要数学知识的融入,尤其是在趣味报数和趣味队列练习中,更是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例如,趣味报数中的单、双数报数、倒报数、倍数报数;趣味队列练习中的三角形(△)、菱形(◇)、圆形(○)等图形走的进行,都得以数学知识为前提,否则无法进行。尤其是,有的数学智能题直接可以成为体育教学中的“游戏”。例如,一年级《数学创造》(下册)中的14课《火柴游戏》、15课《勤动脑、巧动手》这两课,它们都是以火柴棒为基础进行图形变化的智力题,教材中提供了“数学题、倒三角形、鱼形、不规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