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多动儿童的行为现状及解决策略摘要幼儿教育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问题始终是教育学家、心里学家研究的重点问题,幼儿活泼好动是天性,但活泼好动与多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动行为是幼儿学习困难的成因之一,是高发于幼儿时期的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信中、不配合教师等问题,此类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教育要做到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发现幼儿身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指导,帮助幼儿改变多动行为,促进其正常发展。本文针对中班幼儿行为表现中存在的多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本文共计分为五章,第一章中,笔者进行了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二章中,笔者对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简述。第三章,笔者对当前中班多动幼儿的行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原因,进而在第四章中实施了一定的干预策略以观察幼儿多动问题的改变状况。最后一章中笔者从幼儿园及家长两方面分别提出了转化幼儿多行为的策略,期望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幼儿发展及幼儿教育的有序进行。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幼儿多动行为给予了关注与干预,由理论指导到实践研究,多方面关注幼儿身心发展问题,充分重视幼儿健康成长,进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多动行为;教育干预;策略幼儿园中班多动儿童的行为现状及解决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多动障碍也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表达为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英文简称为ADHD,这种多动障碍是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行为及精神障碍,根据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发表的文章《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的相关论述可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具体表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三个核心症状,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地区环境下ADHD的患病率不同[1],对于此问题的评估只有少数国家及地区有数据资料可寻,但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已经引起了学者的重视,但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下,一些自我控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多动等行为表象的儿童其问题行为仍达不到ADHD的筛查条件,无法得到专业的确诊并得到治疗,这类幼儿被称为多动倾向幼儿,这些幼儿如同ADHD患病儿童一样有着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问题、学业成绩不良问题、耐心缺失问题、持久性不足问题、多动行为问题等问题[2]。ADHD及多动倾向的问题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远超其他疾病,甚至对于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这种问题一经产生如不得到足够的重视及专业化的干预或多动行为矫正就会产生长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这种多动倾向问题十分严峻,必须给予正确的干预与教育矫正以及时规范幼儿行为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3]。有鉴于此,笔者拟进行幼儿园中班多动儿童的行为现状及解决策略研究。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使儿童按照身心发展规律健康成长是教育首要目的之一,而目前学龄前儿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多动障碍,如描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小诗《不安分的菲利普的故事》(TheStoryofFidgetyPhilip)中描述的那样,多动障碍儿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爱发脾气等问题,而学龄儿童ADHD的患病率为3.1%6.3%[4],他们的表现有何特殊之处、他们心理功能障碍起因是什么,引起的功能发展滞后的现象是什么,又有何种适当的干预措施都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如何解决幼儿园中班多动儿童的行为问题保证其健康成长是本文最终的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为学前教育领域内较新颖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为建立更完整的学前教育研究体系提出理论依据与理论框架,系列研究与探索之后笔者从幼儿园内部的教师及环境因素到家长层面的影响性出发为学前教育过程中合理应对儿童多动行为提出相关策略,为学者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2)实践意义本研究从实践出发,利用观察法、调查法等实证研究方法,试图找出当前幼儿园中存在的中班多动行为的儿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