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南武中学(南校区)王苑萍2006-1内容提要:德育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2004年3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学校工作也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倡导全员育德、全程育德、全面育德。德育工作在学校中常抓不懈,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摸索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各类规章制度。评价制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德育考核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升学、就业;评价结果影响重大,而且深远。但评价的过程往往被忽略,只管结果,而且德育评价常常被人误以为只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即德育校长、主任、级长、班主任)与其他老师无甚关系;而且大多数老师只是沿用过往经验,惯性思维去完成德育评价的工作。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制度被完善和改变了许多,发展性评价成为主流。新课程评价制度正不断影响及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两者在相互融洽协调发展中,努力朝新的德育评价制度迈进。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发展性评价、三好学生、评语、老师正文:二00一年六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改目标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标准在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的同时;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转向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我个人认为,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应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抓起,也就是从日常的德育工作做起;因为我们做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及家长的片语只字,都是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影响甚大。例如,老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对某学生说:“你总是这样,不思进取,考试老不及格,将来只能干打扫的工作”。结果该学生认为老师已经给自己评价定性,没什么可改变的了,就自暴自弃,结果可想而知。看上去很平常的一种教育谈话,却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为我们老师的每一1句话,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出言要慎啊!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的德育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在全国的教育行业中有如一颗小石子投进寂静的湖水里,掀起了阵阵的涟漪。新课标的实施,除了在教学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着手外。近二年,我感觉到评价制度的改革在德育一线已经得到全面的反映,早已经先行一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大都存在一个评价,尤其是离不开德育工作内容的评价。过往的德育评价较为严肃,有点政治化,而且存入档案,影响一生。因此过往德育评价形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僵化,目的过于功利化,手法较为陈旧,非常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于是乎,在教育教学中,每天都可以见到老师要做的德育评价制度在悄悄地改变,这将为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回顾一下往日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德育评价语言:差生、双差生、弱智、低B、蠢得像猪一样、你这木头脑袋怎么教也教不会……不绝于耳,凡此种种,不知挫伤了多少学生的心灵。报载,今年四月我国重庆市一位教师在批评一名初三女同学时,一句:“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也不够”导致该学生忍受不了这样的侮辱而跳楼自杀。或许,我们老师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在成年人眼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放在一个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影响却难以估计;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到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考虑到他们的心灵的承受能力。老师对学生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对学生的直接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会“说话”,要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灵做起,评价语言艺术化,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某同学考试得零分,往常的老师可能会对他说:“恭喜你,又多了一个鸭蛋”,今天艺术修饰后变为:“我相信你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