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教学设计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初二语文组【教材分析】我的梦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文章。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讲授本文重在教会学生体验作者所描绘出来的情境,明确作者变化的梦想,即对于自身生命的感悟。除此而外,对于文章语言的把握是另外的重点。特别是失败后的刘易斯的描写,值得学生体会。尤其是学校中肯定有这样那样的比赛,可以在特定的比赛中遇到相关的场面进行解说。刘易斯纳茫然若失的目光就像个可怜的孩子。没有深切的体会是不可能写出如此的语言的,因为“孩子”是在那种情况下,最恰切的词语。而后文的中语句“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两者的交互说明,可以使学生明了体育的真切内涵,人生的真切内涵。【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侧重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一个残疾人对体育的深情向往,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挖掘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生的独到感悟。课外,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复述内容,跟作者一起对体育内涵做深刻认识。2、解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课文,了解作者追求梦想的心路历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一个残疾人对体育的深情向往,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独到感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深刻体会一个残疾人对体育的深情向往,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独到感悟上。教学难点:体会情感及体育内涵。【教学方法】1、通过朗读、圈读、跳读等形式的读,以读代讲,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2、文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类型】自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儿叫李月,今年14岁,来自四川省北川县,是学习芭蕾舞近两年的学生,在08年的四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左腿。但是,灾难并不能夺走小女孩美丽的梦,李月说:“我将来还要当舞蹈家,我不会放弃这个梦想。”陪伴在李月身边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100名聋人艺术家,他们在手语老师的指挥下,用双手化作灵巧舞动的双腿,成全着小李月的梦想,也完美着自己的生命。这些执着追梦的舞者用独特的芭蕾表演感动了世界,李月追求梦想的灿烂微笑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深深定格。同李月一样,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也在为自己的梦想执着追求,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的《我的梦想》。二、新授1、简介作者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添新病,两肾一死一伤,离职在家休养。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2002年获得本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在海外发行。2、知识检测,掌握生字词矫揉造作故弄玄虚茫然若失与日俱增祈祷簇拥须臾了悟3、初读课文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追求梦想——梦想破碎——新的梦想4、跳读课文点拨明确作者追求梦想时的强烈渴望、梦想破碎后的伤心及树立新梦的勇气。问题导航:①史铁生是一位作家,他的梦想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