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现状提高阅读质量——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工作单位:宁卧庄小学姓名:王玉明电话:13919812899邮箱:657989780@qq.com关注阅读现状提高阅读质量——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1城关区宁卧庄小学王玉明[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方法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70%得益于课外阅读,于永正老师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就是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也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总量不少于50万字。但当前的阅读现状是有四成的小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六成的中小学生除假期外,很少读课外书。从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一)缺乏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调查的学生中,有43%的学生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大众传媒的普及抢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对学生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次,阅读功利性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调查表明,78.7%的家长希望孩子阅读的书籍能够对学习有帮助,能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在选择购买书籍时,学生往往没有发言权,正像有的同学说的:“我的书全是我妈想让我看的,从来不问我爱不爱看。”读不上自己喜欢读的书兴趣自然会慢慢减退。影响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还有阅读时间不充足。在调查中有的同学说:“我本身很喜欢《海底两万里》,但是每天只能看一点,不过瘾,而且时间一长,把前面的都忘了,慢慢就不爱看了。”没有时间看书,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会慢慢减退,会由没时间看,变成想不起来看,进而成为不爱看,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二)阅读面狭窄前不久,从报纸上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大致内容是说一位离开中国近30年的华侨回国探亲,很偶然地看到了朋友孩子学校给学生发的读书推荐目录,80%的书竟与30几年前他的老师推荐的书目相同,他愕然……时间变迁,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每天图书市场新书增加量高达上万册的时代,孩子们读的书籍竟然大多是父辈甚至祖辈读过的书籍,难怪孩子们会说“看不懂”、“没意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而且调查表明,85%的学生读的书籍很集中文学类读物基本上都是《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三国演义》等,科普类读物都2是《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百科全书》等。而只有不到7%的学生有哲学、诗歌、散文、科学探索、动手实验等其他类型的书籍,尤其缺少最新的科学文艺类书籍。(三)阅读方法不科学。调查表明,19.2%的学生阅读时能勾勾画画,26.4%的学生对于好的文章能反复品味,55%的学生阅读只是“走马观花”。“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没有养成,书中的内容就不能真正印入学生的脑海中,走进他们的心灵,更谈不上汲取书中的营养。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看的书不少,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阅读方法的不科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是我们为师者的责任。针对以上学生阅读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循思维发展线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发生着惊人变化。1-2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4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活跃,并快速发展,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还是初级,但已成为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循着学生这一思维发展线索,可从学生的思维需求和心理需求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可指导学生阅读故事性强,图文相配的书籍、文章,如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等,生动,直观的图画,即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辅助图书内容的理解。其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长而且字多的内容会增大学生阅读的困难,因此也适宜阅读短小(1-2页)的故事。3-4年级学生识字量已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