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墙上的斑点1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参考答案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是作者美学思想与人生观的反映。在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2请找出文中具有哲理成分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伍尔夫笔下那些惊人的哲理,常有以下作用:①用来引导过渡;②用来概括总结;③用来实现并提升主题。1这篇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意识流是20世纪初叶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小说流派,由美国詹姆斯于1890年提出。他认为意识是不断流动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流中把他所注意的那一部分挑选出来,构成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人所谓的事物,只是他自己从意识流中任意划分出来的片段。20世纪初,法国的柏格森用意识流来论述文艺问题,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提倡小说家进入人物内心,跟着人物的意识流来刻画人物,对“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及意识流技巧的广泛采用起了推动作用。根据这种理论创作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意识流小说不注意传统小说的情节的塑造,只注意意识中的思维的流动。也就是说,传统小说以情节结构文章,意识流以意识的流动组织文章。本文以“我”看到“墙上的斑点”——实际上是只蜗牛——展开意识的流动,写出在人的意识流动中的种种“猜想”:“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可是墙上的斑点不是一个小孔。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枚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钉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是一枚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上的裂纹”“真的,现在我越加仔细地看着它,就越发觉得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二、心理描写的方法不同。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一般以现实为核心,描写当事人在当时的心理变化。意识流的心理活动一般表现人物“头脑接受着的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本文正是这样,作者写“墙上的斑点”,不仅感觉它像这或像那,而且在思维流向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想到了许多琐碎的事情,如想到“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俯拾皆是。三、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传统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识流小说不注重这一点。意识流小说只注重心理的流向,在描写人物意识的流动中,推进小说的发展,完成对人物的整体勾画。2“墙上的斑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提示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墙上的斑点”为行文的辐射点,并以此作为引发思维流动和转向的“结”。由这个“结”,作品联结了众多的“意象”,众多的琐碎思维。但是,意识的流向并非凌乱,而是带有一定规律性。如作品写墙上的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并由此写出这幅肖像画的主人家的生活、旅行等。因此可以看出,意识流小说是以某一点作为辐射点来组织意识的流动的。文章中的“墙上的斑点”就起到了引发思维、结构全文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是文章琐碎思维的纽带。3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提示这篇小说,表面看来写了许多“意识”中的活动,看不出表现什么思想,但是,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繁杂的思维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我们认为,作品所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主题:现实生活是繁杂的,这里有许多烦恼,但我们应该“赞赏着现实,赞赏着身外的世界”,因此,“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