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心理干预对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摘要:在以学业成绩和文凭论天下的时代背景下,中职生很容易成为整个社会所歧视的对象,从而导致其自卑心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等人格缺陷,而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依据中职生心理特点,通过合理的元认知干预技术,从而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培养其健全人格。关键词:中职生;元认知干预;自卑心理;健全人格引言众所周知,大多数中职生是中考的落榜生,如果单以学业成绩来评价中职生的话,毫无疑问,他们是该年龄段中的末端群体。学习上的落后导致中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信不足并产生自卑心理。从我国目前中职生的主要构成情况来看,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在以学业成绩和文凭论天下的时代,中职生很容易成为整个社会所歧视的对象,由此也导致他们常常对外界的变化或对他人的情感以及对外部环境表现得非常冷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挫折感所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封闭与逃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本身所给予他们的关心与关注较少。国外心理学者指出:在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笔者学校的学生中表现的也较突出。上述心理特点会导致中职生常常忽略教师的教导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此外,他们除了学习上的不足外,尤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自卑还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以及产生抑郁心理,最终带给他们的是自身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元认知干预技术由金洪源教授提出,是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性学习,让来访者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适应行为的心理学应用技术。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心理治疗的不足。鉴于此,本文依据中职生心理特点,通过合理的元认知干预技术,从而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培养其健全人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共调查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四个系部一至三年级240名学生,通过前测调查问卷分析,选择其中100名轻度心理问题者(有轻度抑郁与焦虑症状者)进行元认知心理干预,其中男58人,女42人,平均年龄16.7±0.5岁。1.2研究方法1.2.1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解释指导,调查对象认真填写,及时收回。指标设定包括焦虑情绪、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偏执、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等9项因子。1.2.2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2分则考虑有心理问题发生,以各因子≥2分计检出率排序。1.2.3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1.3实验过程为了保证干预的有效性,对于实验组学生的干预时间为2个月,其主要干预手段包括:1.3.1认知调整由于现有中职校心理咨询人员数量有限,因而采用朋辈辅导的方式。朋辈辅导是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一是面谈,面谈主要是个别辅导,实验组学生直接到专门朋辈辅导室进行面谈。这种方式有利于消除被干预学生的顾虑,打破心理屏障,使辅导不断深入发展。二是电话,电话交谈是一种较为方便而又迅速及时的辅导方式。可以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关怀与温暖,在心理上得到开导和慰藉。三是网络。网络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或方法,帮助实验组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化心理辅导已经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许多心理辅导人员已经开始考虑使用虚拟环境和互联网来帮助当事人。1.3.2心理放松咨询期间对实验组的学生共计进行心理放松练习8次,每次1个半小时的心理放松训练。通过对某一虚幻环境的营造,例如海洋、森林等环境的营造,将设计好的情感组织者和一套恰当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中并反复训练,从而让其能够自动进入一种放松而平静的状态,并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使其负性情绪逐步受到抑制,心理的波动逐渐变小,从而变得心平气和,阻止了原有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保证了自身焦虑、紧张情绪的不再出现。1.3.3愈后防复发指导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的延续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