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摘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弘扬学校精神风貌、展现办学特色、凸显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新时期社会要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如何建设好、发展好小学校园文化是弘扬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校园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明“知”、创“情”、设“意”、立“行”角度深入分析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途径,旨在通过本土红色文化的融入改善当前小学校园文化的低效性,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的直观优势,进一步丰赡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关键词:小学红色资源校园文化许明清中队创新一、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红色文化资源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代嘉兴本地的小学充分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文化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多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健全人格。以“英雄教育”为特色的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卓有成效地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英雄”活动富有乡土气息,发挥地方文化生动形象的教育影响力。特别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学科教学课程中,教师能够善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润物细无声般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知到耐人寻味的家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在有关德育课程开发方面,平师附小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发了一系列修德、修礼、修艺等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系统全面的认知提供素材和途径。2.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知行分离学校虽重视多方面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校园文化,旨在学生能够现成接受这些教育文化经验,但尚未充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缺少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无法获得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某种程度上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缺乏一定的深刻性。[1](2)形式单一学生的德育发展是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家长、社会等都是对学生品德施加積极影响的主体。学校在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将重点放在校内,相对而言较为教育影响范围较为封闭,不能较好协调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3)途径陈旧学校在资源利用上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教师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土文化内容,学校选择的资源内容也较为单一,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调,学生主体性地位难以保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因此学生难以获得关于本土文化直观经验的积累,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二、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建议1.本土红色资源多样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1)明“知”——以知为先贯穿始终知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墨辩》中提出了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红色资源作为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经过转化和应用,逐渐从“红色文化教育”本身转向“红色文化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经调查,76%嘉兴地区的小学通过学校中的教材渗透、课堂融入等途径为主吸收本土优秀红色文化,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红色资源,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例如平师附小的品德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人文优势,在二下《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课题中引入嘉兴本地红色文化教学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灵活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单调机械的资源呈现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喜欢的形式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红色魅力,进而从中得到领悟与启示。[2](2)创“情”——以情动人晓之以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本土红色文化植根于当地,其内容蕴含深刻的思想性、厚重的文化性和鲜活的现实性,呈现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