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0年代丰富绚烂的散文散文概述一、“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二、周作人和“言志派”散文作家三、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四、鲁迅五、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1、革新散文内容,表现个性。这是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影响。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3、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4、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5、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4《新青年》4卷4号设立“随感录”栏目李大钊:《青春》《今》《新纪元》等富有时代激情;《政客》《太上政府》等短小随感,融合鼓动性与散文诗艺术陈独秀:《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反抗舆论的勇气》“独秀随感究竟爽快”(鲁迅)钱玄同:《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痛快淋漓,“颇汪洋,而少含蓄”(鲁迅)刘半农:《作辑主义》《悼“快绝一世之徐树铮将军”》,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畅快轻松,更有艺术味。鲁迅、周作人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一)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的散文创作1、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周作人最早是作为翻译家出现的。著名的《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论文,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2、1924年后写作的重点转向散文,并一发不可收,相继出版《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的散文家。3、“”“”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体。“”他最擅长的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4、闲适的审美内容(二)周作人的散文特点1、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2、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3、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这一流派。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文学研究会散文家(一)朱自清《踪迹》(诗文合集1924)《背影》(1928)《你我》(1936)不满于言志派或幽默派,始终严肃不苟地表现人生。散文文人气重,“以情胜”,长写景,情景交融,诗画相生,态度至诚和写实。大多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中现温柔敦厚。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精到。有时稍用意,不如后来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更成熟自然。(二)美文典范——朱自清的散文艺术1、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朱自清是享有盛誉的散文大家,在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2、朱自清在二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前后风格差别“”很大,前期散文优美抒情,具有美文的特质;后期散文侧重议论,偏于说理,具有杂文性质。3、朱自清的散文首先是美的白话文。文字几乎全部用口语,清秀、朴素,他的许多语句都像是被活生生地提到纸上去的,富有一种口语所包含的生气。朱自清的散文在当时被“”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三)朱自清散文的内容朱自清前期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写景抒情,一类记人叙事。这两类散文都有名篇流传于世。写景抒情类散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大量的比喻,栩栩如生地把景物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如亲历其地亲见其景。如《荷塘月色》《绿》记人叙事类散文,可称为亲情散文,像《背影》《儿女》《给亡妇》等主要是抒发父子之情、夫妻之情,这类散文写得真切感人,充满了浓浓的人间至情,读来令人不禁泪下。文学研究会冰心“冰心体”:用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融真情、温柔、忧愁、...